马斯克的“美国党”会成功吗?
头图由豆包生成马斯克和特朗普终于彻底闹翻了,导火索是“大而美”法案。
6月5日马斯克就曾发帖,表示忍无可忍,猛烈抨击该法案提高财政赤字上限,增加财政预算,会把美国搞破产,特朗普太不负责任。
特朗普则称马斯克反对只是因为该法案减少了对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的支持、会影响他的生意。马斯克反驳,就算法案去掉这部分内容,他还是会强烈反对。
两人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发帖互撕了好几天,连爱泼斯坦的旧案都翻出来了。后来马斯克突然表示道歉,两人火速和好。
然而,随着“大而美”法案提交参议院投票,马斯克再次忍无可忍,两人又开撕。马斯克威胁,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他将在第二天成立第三党与共和党、民主党竞争。
最终,该法案以极其微弱的优势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于7月4日美国独立日由总统特朗普签署后正式生效。
马斯克说到做到,于7月5日成立了“美国党”。美国选举委员会的文件显示,马斯克已经正式提交了政党注册文件。此前,马斯克在X平台上展开民意调查,询问大家对于建立第三党的态度。
7月4日,他再次询问:“独立日是询问你们是否希望脱离两党政治获得独立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创建‘美国党’吗?”
之后马斯克发表结果说:“你们以2比1的比例希望有一个新政党,现在就如你们所愿吧!”
马斯克宣布成立第三党后,特朗普的“前师爷”、因煽动国会山暴动而获藐视国会罪入狱四个月的班农声称,马斯克不是美国人,应该被驱逐出境。特朗普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
道不同相为谋的后果
马斯克与特朗普分道扬镳,是必然的结果。两人性格都超级强势,如果价值观、利益所在有一个点相似,那还可以合作,然而两人的价值观、利益所在都南辕北辙,合作这么久已是奇迹。
当初,马斯克出了近3亿美元巨资全力以赴支持一个注定会损害他的利益和价值观的人,这种自毁式倾向让很多人震惊。
究其原因,可能有三点。
一是儿子变性对马斯克造成了太大的刺激,他对民主党深恶痛绝,在这种心态下,他误以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没想到是更致命的敌人;
二是他碰到了特朗普这样一个PUA高手,在过河拆桥之前,他对马斯克百般“温存”,甚至在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里帮他带娃;
三是马斯克过于自负,以为自己可以改变特朗普的价值观和利益取向,这是PUA受害者共同的特点。
两人价值观最大的分歧在于政府开支和环境保护问题。马斯克认为政府赤字年年增加无法持续,必须制止,不然美国政府必将破产。他痛恨政府无节制地增加预算,滥用纳税人的钱。所以他成立美国政府效率部(DEGE),大刀阔斧砍开支。
而特朗普虽然表面上也表示痛恨财政赤字,竞选时更是利用这点痛批对手,但一个醉心于利用权力敛财、曾被法院判定逃税、破产六次(包括技术性破产)、充分利用总统的IP售卖圣经、跑鞋、马克杯和老爹衫等各种商品、妻子为竞选演讲还要收取巨额出场费的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关心美国政府会不会破产呢?
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马斯克认为迫在眉睫,如果不开发利用新能源,继续燃烧石油,地球将不断变暖,最终人类将无法生存。所以他创办了一个太阳能公司,投资并接管了一个电动车公司。他还担心除了气候变暖,人类的核战争最终会毁灭地球,所以致力于在火星上建立基地,以便延续人类这个物种。
然而,特朗普正相反,他在第一任期就让美国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2021年1月20日,拜登上任首日连签17项行政令让美国重回《巴黎气候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上任首日又让美国退群。他甚至坚信,全球气候根本没有变暖,极端天气现象也没有增加,这是阴谋论。
近年来全球火灾、洪水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重,包括美国。这也没能让特朗普反思警醒。近期德克萨斯州山洪暴发,当记者问是否有必要把被他开除的气象学家重新召回时,特朗普回答:“完全没有必要,洪水发生很突然,没有人能预料到,我们没必要为了几秒钟的事养一堆没用的科学家。”
特朗普还第一时间把锅甩给拜登。白宫发言人则更离谱,直接把锅甩给上帝,她面带微笑说:“洪水警报夜里响起,人们都在睡觉,因为洪水来袭时正是凌晨。也就是说,洪水来时,人们都在睡觉。这是天灾(act of god,上帝的作为),不是政府的错。”
反观拜登政府,非常尊重科学家,重视环保问题。拜登任内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是太阳能、风能与电池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强劲助推器。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2024年,这些新能源产业占据美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九成以上,美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拜登尽管对马斯克并无好感,被马斯克骂成“人形丝袜傀儡”,但这并没有改变他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
然而,“大而美”法案规定,自今年9月30日起,全面取消消费者购买或租赁新电动汽车可享受的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以及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4000美元补贴。对于累计销售超过20万辆符合条件电动汽车的车企,补贴更是将在2025年底提前终止。
“大而美”法案的通过,终于捶醒了马斯克,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三党能成功吗?
在商场上,每当马斯克有个需求,不能被现有组织、安排满足时,他就会自己入场,奋发图强。当年他想发射火箭,当时俄罗斯发射火箭的能力最强,美国的宇航员也都是俄罗斯的宇宙飞船送往国际太空站的。
马斯克造访俄罗斯好几趟,结果被嘲笑、奚落,他非常气愤,开始琢磨发射火箭到底有多难,结果发现其实并不难,于是创办了SpaceX公司。
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马斯克并不是其创办人,只是投资人,但是当创始人领导的管理团队无法使得特斯拉量产,实现马斯克普及电动车的梦想时,他追加了对特斯拉的投资,亲自担任董事长,管理该公司。
在政坛,马斯克可能想复制他在商场的成功。当民主党、共和党都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时,他成立了第三党。
然而,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民主党与共和党垄断了美国政坛,控制了总统、国会与其他绝大多数民选职位。这种双寡头垄断的格局很难被新进入者打破。
好比可乐市场由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大寡头垄断,这么多年,没有第三个品牌能打破这双寡头格局。
借用巴菲特的表述,这两个公司的“护城河”很深。它们的护城河主要由两方面组成。
一是巨额广告支出。广告费用是所谓的沉没成本,如果无效就打了水漂,完全无法收回,所以风险很大。很难想象会有人愿意投资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美金做广告推出第三个品牌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竞争,风险太大。
二是分销渠道。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巨头在全球设有广泛深入的分销网络,第三个品牌要复制同样的分销渠道,需要花费的时间和资金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党面临同样的“护城河”——
一是民主党与共和党已经将竞选成本抬得非常高,没有足够的资金,一个新党派根本不可能获得足够的曝光率、知名度与支持率参与竞争;
二是美国的选举制度是“简单多数当选制”,单一选区赢者通吃,比如在加州赢得多数选票的候选人就赢得该州所有的54张选举人票,在阿拉斯加州赢得多数选票的候选人就赢得该州所有的3张选举人票,而不是按比例分享选举人票。所以,除非一个新党的候选人赢得某个选区的多数选票,不然连一张选举人票他/她都赢不了。而一个新党要赢得一个选区的多数选票,难度是极其高的。
所以在赢者通吃的规则下,选民一般不会把选票投给新党,因为他们知道新党几乎不可能获得多数选票,投给新党的选票就等于浪费了,而且可能分散对民主党或共和党的选票,结果适得其反。
三是各州对政党入选选票的规定不一、手续复杂,令第三党耗费大量资源。总统辩论由两党控制的委员会把持,其设置的民调门槛往往将第三党排除在外。
基于以上原因,美国历史上的第三党都未能打破两党制的格局。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第三党是19世纪20年代的反共济会党。
反共济会运动不仅仅针对共济会,而且最终演变为也针对其他秘密社团和外国人。1831年,该党成为第一个举行总统候选人提名大会的政党。该党后来被吸纳入辉格党。
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自由党与自由土地党聚焦于当时美国社会最尖锐的问题:奴隶制。
在1892年总统选举中,由美国中下层劳动人民和农民组成的人民党赢得5个州的选举人票。该党在1896年大选期间被民主党吞并。
1912年,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因不满共和党的保守转向,自立门户建立进步党,赢得27%的选票和88张选举人票,这至今仍是美国第三党在总统选举中最成功的战绩。竞选失败后,西奥多·罗斯福宣布退出政坛。1916年进步党也解散了。
1968年,种族隔离主义者、亚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领导的美国独立党在南方5个州获胜,获得46张选举票。华莱士并非真想赢得大选,而是希望通过第三方搅局,使得无人能够赢得过半数的选举人票,从而将选举拖入到由众议院来决定的“临时选举”中。
在“临时选举”中,支持种族隔离的南方政客就可以形成“关键少数”,从而迫使想要赢得总统大选的人对他们让步。然而,没有想到尼克松在1968年大选中直接赢得了过半选举人票,“临时选举”并未发生,华莱士的计谋落空。
华莱士意识到,第三党路线无法成功,回归了民主党。美国独立党变更为“美国党”(和马斯克取的名字一样),在失去灵魂人物后,名义上存在了好多年,但其实没有任何影响力了。
实际上,特朗普也曾在2000年尝试过通过第三党竞选总统,但也以失败告终。2016年特朗普以共和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总统竞选,其实他的主张和2000年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有了共和党的加持,他顺利当选。
他深知“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所以即便是2021年国会山暴乱后,共和党建制派猛烈攻击他,他也从没有脱离共和党。当然,如今,他已经完全掌控了共和党,把它变成了自己“MAGA党”的宿主,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总之,第三党要打破两党制的格局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第三个可乐品牌要打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双寡头垄断一样。历史也多次证明了这一点。不过,这并不是说,第三党就没有其作用和意义。
在美国政坛,第三党始终扮演着“叛军”的角色。它们是新思想的先锋,为不满者发声,挑战政治常态。虽然它们往往昙花一现,但不时撼动美国政治根基,引发广泛关注,推动主流党派调整议程。
比如此前讲到的成立于1912年的美国进步党,提出了在当时具有激进色彩的改革政策,例如允许妇女参加投票、限制工商业对竞选活动的捐款额、禁止雇佣童工、保证最低工资额和保护自然资源等。
进步党主张推行的进步主义改革又被称作“公麋党运动”。共和党内的分裂,促使民主党候选人威尔逊最终当选总统。但威尔逊在执政期间,大量吸收了进步党的主张,推动了美国现代化转型。
马斯克的策略
对于美国第三党的命运,博学的马斯克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声称自己定的初步目标没有太高,并不想一步到位取代现有政党,而是要聚焦于两三个参议员席位选区和十个左右的众议院选区,做能够决定政策的“关键少数”。
马斯克引用了古希腊留克特拉战役(Battle of Leuctra,公元前371年)作为战略隐喻。留克特拉战役是古希腊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底比斯将领伊巴密浓达(Epaminondas)通过斜线战术,以及集中兵力攻击敌军右翼等创新战略,击败了当时被认为不可战胜的斯巴达军队,终结了斯巴达的霸权,标志着底比斯的崛起。
马斯克明确表示,美国党将采用类似伊巴密浓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的策略,即“在战场上的一个精确位置,投入极其集中的力量”。他计划通过聚焦关键议题或选区,集中资源和影响力,成为左右全局的“关键少数”,而非全面对抗两党制。
这种“集中火力攻克一个城墙口”的策略在商场上已被证明行之有效,马斯克在商业领域正是通过精准定位和突破性创新实现自己的目标。
希望马斯克能够在政坛取得与在商场同样的成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不错,又占了一个沙发!{:10_593:} 感谢分享![喜欢] 希望马斯克能够在政坛取得与在商场同样的成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感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