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躲了4年车展,竟是因为她?1.7亿教训太惨痛
“特斯拉刹车失灵!”
2021年4月19日上午10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5.1馆,一个女子踩着特斯拉Model 3的轮胎翻身跃上展车车顶,并张开双臂大声嘶喊。
数百个媒体镜头瞬间聚焦到她身上,一场持续1500天的法律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现在这场战争有了结果——特斯拉车顶女被判道歉,为期3年的特斯拉刹车门闹剧收场。
但让人惊讶的是,女车主竟然导致了特斯拉1.7亿元订单灰飞烟灭。
这让她成为一个改变汽车业维权史的女人。
从她站上车顶那一刻开始,中国汽车行业的维权生态被彻底改写。
她可以借此入选中国汽车名人堂。
因为当时她引发的舆论海啸,在中国汽车史上属于“T0”级别。
失控的起点:从河南车顶到上海之巅
女车主的战争始于一次春节归途。
2021年2月,她父亲驾驶特斯拉Model 3在河南安阳发生追尾事故。
这位“驾龄30年”的老司机坚称踩了刹车却毫无反应,而交警出具的认定书清晰写着:未保持安全车距,负全责。
当特斯拉出示后台数据称“制动系统正常”时,女车主的怀疑升级为愤怒。
一个月后,她坐在损毁的Model 3车顶,手持喇叭循环播放控诉录音,车身贴着“刹车失灵”标语——首次车顶维权视频在抖音播放量突破千万。
但真正将事态推向巅峰的,是那张由媒体人封某秘密递来的上海车展媒体通行证。
法院后来在判决书中揭示:女车主明知“无确凿依据”,仍刻意选择车展这一高曝光场景,目的是“借助现场媒体迅速广泛传播该未经求实的信息”。
风暴制造者: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袭击
2021年4月19日10:23,女车主站上车顶的第九分钟,封某的微博已发出七条带话题#特斯拉刹车失灵#的直播视频。
这位汽车领域自媒体人早在一个月前就与女车主建立联系,不仅提供媒体证件,更指导其制作标语、选择时机。
二审判决书揭露了完整链条:
封某通过微信群协调张靓行动,指示“一定要在媒体日开场时冲进去”。
安排摄影师多角度拍摄,确保画面冲击力。
事件后持续在微博发布特斯拉“失控”集锦视频,粉丝量暴涨30万。
这场病毒式传播的代价触目惊心——司法评估机构报告显示,事件导致特斯拉遭遇单周订单暴跌,直接损失1.7亿元,商誉减值超4000万元。
展厅客流锐减70%,销售顾问每日接到数十通质疑电话:“你们的车真会刹不住吗?”
连锁崩塌:行业信任体系的瓦解
特斯拉女车顶一站,引发的震荡远超预期。
对于特斯拉而言,从此留下了车展阴影。
特斯拉此后三年缺席北京、上海等国内顶级车展,2023年仅以“快闪店”形式低调露面。
另外,破窗效应显现。
2021-2022年,广东潮州、浙江台州等地接连发生车主高喊“刹车失灵”事件,后经司法鉴定全部排除车辆故障。
更具破坏性的是企业应对逻辑的改变。
当一干车企紧急成立“法务部门”,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悬赏时,整个汽车行业的舆论逻辑已经变了。
数据的反击:司法鉴定掀翻维权叙事
这场漫长的诉讼战,转折点来自一系列司法鉴定报告。
2022年广东潮州“2死3伤”事故:鉴定机构排除制动故障,确认驾驶员误踩加速踏板。
特斯拉女车主案核心证据——事故发生时车速118km/h,碰撞前降至48km/h,ABS全程介入——与其宣称的“完全刹不住”截然相反。
当女车主拒绝法院提出的第三方检测建议时,判决天平已无可逆转。
2025年7月11日,法院终审认定其行为构成诽谤,判令其在微博置顶道歉30天并赔偿17万元。
而封某因策划事件及长期发布不实信息,被判赔偿25万元。
伤痕与遗产:重塑汽车维权边界
站在败诉的终点回望,特斯拉留给行业的遗产复杂而深刻。
该案成为车企名誉权保护里程碑,一些车企等随后通过类似诉讼获赔超百万元。
另外就是消费者觉醒。
网友开始追问“EDR数据呢?”而非轻信维权故事。
但特斯拉女车主本人仍表示:“名誉权败诉≠刹车没失灵”。
这种执念背后的原因已经很难解释。
不过最终,事情的结果已经确定。
她在中国汽车行业维权史上,会拥有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
毕竟在她之后,有关汽车的所有维权故事中,再无人敢轻易爬上那个车顶。
若想交流互联网话题,可关注以下权威账号,每日吃新瓜。 这起维权事件暴露了舆论与司法的博弈,结局给行业敲响警钟 关键还是后台数据不敢公开。给大家多了遐想的空间。 林志颖呢?专业赛车🏎选手,让后也撞了?事后一屁不放。 司法[哭笑] 胜诉有什么用呢?搞明白后1.7亿都损失了。 她觉得 30 年驾龄不会追尾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