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医疗器械出手,欧盟27国收到中方反制通告
王毅外长专机还没回国,欧盟就迫不及待对中国企业“下手”——限制中企参与欧洲医疗器械公共采购。这出"当面说好话、背后下绊子"的戏码,彻底暴露了欧盟那点小心思:既想搭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又放不下对华遏制的执念。法国财长更是口出狂言,把欧洲制造业的困境一股脑儿推给"中国制造",声称要筑起"贸易高墙"保护本土产业。
【王毅外长访问欧盟】
这场闹剧的讽刺之处在于,就在几天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还在会谈中和中方大谈"深化合作"。
王毅外长更是苦口婆心强调,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就差把"合作共赢"四个字刻在谈判桌上了,谁承想转头欧盟就捅刀子。
中国商务部这次可没惯着,宣布针对欧洲医疗器械产品采取对等反制举措,明确规定中方采购方,在进行预算金额超45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器械采购时,不得允许欧盟企业参与。
这一措施之所以出台,商务部在回应记者时明确指出,原因在于6月20日,欧盟委员会毫无预兆地宣称,要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项目,持续在公共采购领域给中国企业制造障碍。鉴于此,中方必须采取行动,以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欧盟收到中方对等反制】
外交部称,在欧盟公布限制举措后,中方始终秉持最大的善意与诚意,多次借双边对话渠道表明,愿意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达成双边政府采购安排等途径妥善化解分歧。但欧盟对中方的善意和诚意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执意筑起新的保护主义壁垒。既然如此,中方也就无需再给欧盟留情面了。
要知道,以往遇到这类摩擦,中方都会留三分情面。去年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中方也只是拿白兰地开刀,给双方都留了台阶。但这次直接点名道姓硬刚,摆明了是要给欧盟醒醒脑。
欧盟这套"精神分裂"般的操作,根源在于严重的战略误判。眼看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局就对中国抡起关税大棒,欧盟那帮政客乐得看热闹,盘算着能像过去那样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他们甚至幻想自己是"香饽饽",觉得中美会争相开出高价码来拉拢。
【欧盟幻想中美会争相开出高价码来拉拢】
可现实狠狠打了脸。特朗普的"关税闪电战"才持续月余就草草收场,美国接连解除对华芯片软件、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限制。
这下欧盟傻眼了——说好的"新冷战"呢?怎么美国先撤了?恼羞成怒之下,欧盟开始疯狂拱火,一边怂恿特朗普重新对华强硬,一边自己加戏对中国示强,活脱脱一副"求关注"的做派。
而欧盟的困境在于既想搭中国发展的便车,又放不下"价值观优越感"。他们对中国企业筑起的每一道壁垒,最终都反弹回自己身上。
王毅此行其实是给欧盟开了剂清醒药:中欧合作能双赢,对抗对谁都没有好处。中方延后白兰地反倾销调查、扩大农产品进口清单,诚意给得足足的。
【中方已经表现应有的诚意】
但欧盟显然会错了意,把善意当软弱,把克制当无能。现在中方这记重拳,就是要打醒装睡的欧盟——别以为中国会永远忍气吞声、一味退让。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方以出色的续航能力、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和环保节能的特性,赢得了众多欧洲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
在芯片制造上,中国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产能持续提升,为全球芯片供应注入强劲动力,而欧盟不少产业高度依赖芯片进口。
【中欧合作能双赢,对抗对谁都没有好处】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正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变革,欧盟同样需要借助中国的力量实现发展。到底是谁更离不开谁,欧盟心里应该有点数。
眼下欧盟站在战略十字路口:是继续当美国的跟班,在贸易保护主义的死胡同里撞得头破血流?还是抓住战略自主的最后机会,与中方共同开拓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的新蓝海?
如今中国已经亮明底线:要合作,我们随时欢迎;要对抗,也准备好反制工具箱。至于欧盟是选择战略自主还是继续当美国附庸,这个答案或许将决定欧洲未来二十年的兴衰。而历史从不给误判者第二次机会。
为什么不全面禁止? 中国几年前就开始限制进口医疗器械啦 对于中国来说,亚洲才是最好的选择,非洲和南美洲要合作帮助。欧洲除了法国,其他国家都基本要靠美国的武力帮助和保护,现在特朗普通不认的关税战让美欧表面上看来有裂痕,但请相信这不是真的,即便他们之间打起了关税战互相伤害了,欧洲也要和美国和好。这是军事实力的演绎, 还记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他们不仅抢我国的瑰宝,更可恶的是走之前还一把火给圆明园烧了。这是什么思维?什么逻辑?现在还不是一样的吗!丑恶的嘴脸一直镶嵌在他们的内心。 找欧洲不如找美国,直接跟美国谈,一起去压榨欧洲。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