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阁 发表于 2025-7-7 23:49

救楼市的大招,还有!20年前香港曾用过

当前,全国楼市继续降温。
很多国际投行,包含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近期纷纷把中国楼市止跌企稳,也就是楼市见底的时间往后推了,有些推迟到 2026 年,有些推迟到 2027 年,有些更悲观。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楼市非常罕见的大幅降温,是泡沫破灭之后的大型调整,也可能说是硬着陆了,市场寻底所需时长,明显超出预期。

房地产硬着陆了
过去四年,从国家到地方,相关部门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并不是特别好。
这也说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是几十年一遇的商品化、市场化之后的第一次真正的泡沫破裂。
过去楼市低迷,像2008 年,主要是国际上爆发了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冲击到中国的经济和楼市。
而此次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主要是内因,我们房地产本身的泡沫比较大了,又遭遇了国内调控政策的不断升级加码,类似 “三道红线” 等等,把房地产泡沫给挤破了。
而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遭遇到类似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那种国际形势巨变对我国的冲击。
近三年多,政策面在放松限购、限贷、限价,降低购房利率、下调税率,购房给补贴,支持房企融资,控制土地供应等方面在努力。
总体来看,支持性的政策比较多,但购买力依然没有起来。
主要是因为,购房者的信心和能力受挫了!
在供给方面,措施是所谓的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新增的土地供应、新增的项目开发要严格控制,政策是对头的,但是落地性比较差。

严控增量地方有抗性
主要是地方层面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土地财政是地方的 “小金库”。
地方的很多支出,包含公务员的福利工资、教师的福利工资,地方一些基础设施维护、运营等都靠着土地财政。
即便是很多城市楼市大幅降温,土地不好卖了,但地方政府的想法没变,还是能多卖块地就多卖块地。
去年国家出台相关规定,城市新房住宅的去化周期如果超过 18 个月,要控制地方卖地;去化周期超过 36 个月,地方政府连一块地都不能卖了。
新政出台之后,有研究机构就公布了全国很多城市的住宅去化周期,其中相当部分地区超过 18 个月,少数超过 36 个月。
比较搞笑的是,但相关地方政府立马就站出来“辟谣”了:研究机构的数据有问题、是错误的,他们那里的新房去化周期低于 18 个月,或者是还没超过 36 个月。
他们的态度与目的很明白,谁也不能阻止我卖地!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相关部门估计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前不久的国常会上就提出:要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摸底,进一步优化现有政策。

也就是说,对于各地上报的数据,可信度不是很高了,部委层面需要更加翔实的数据,以合适的方式直接进行摸底调查,以便真实掌握各地新房供应量到底有多大,住宅去化周期到底有多长?
不过,国家相关部门,可能还没意识到另外一点:要严控住宅的增量,但增量里面既包含商品住宅,又包含保障房。


压减保障房供应很有必要
关于商品房的增量控制,可以出台政策督导,要求地方政府严格落实。
但关于保障房,政策协调要把握好分寸:
在楼市火爆、房价涨得比较快的时候大力建设保障房,有助于缓解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而在楼市低迷,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的当下,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会对楼市造成负面影响。
因为保障房也是房子,也是供给;供给大了之后,自然会使楼市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进而抑制价格。
咱们分析一下保障房的供给如何影响着整个楼市的走势。
第一层面,保障房供应量大了之后,会分流部分商品房市场的需求。
而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商品房市场里面的需求量已经萎缩得很小了,保障房却要从商品房市场当中分走一大块,那自然会使商品房价格继续下跌。
保障房里面有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配售型保障房。
这类房子的定价非常便宜,一般只有周边商品房价格的一半左右,虽然它以后是封闭性运行,但这么低的价格,肯定会冲击到周边的商品房项目。
而且配售型保障房当中,相当一块是定向供应给各地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教师等等人群。
地方公务员们自然愿意大力推进配售型保障房的落地,这对他们是有利的。
保障房里面的另一部分是出租房。
出租房的租金定价,一般是市场价的七折左右。不同地区、不同种类,折价程度有差别。
过去各地的廉租住房,租金极低,只有市场价的一折二折;部分地区的公租房,是市场价的七折左右;近几年力推的保租房,部分地区为八折左右。
问题是,近几年,不仅房价大跌,租金也在跌。
分享一张老杨统计的全国 50 个大中城市的住房租金走势图:
2011 年到 2018 年,租金都是上涨的;
2018 年四季度到 2021 年三季度,高位盘整震荡,比如 2021 年三季度每平米租金是 32 块钱;
但 2022 年以来,随着全国房价下跌,租金也跟着跌,目前租金价格只有 29 块钱,相比四年前已经跌了 10% 了。

租金价格是消费品价格,租金价格的下跌是导致 CPI 同比下跌的重要原因,而 CPI 同比下跌又是造成经济通缩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房价持续下跌造成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导致家庭财富持续缩水,而房租价格的下跌拖着物价下跌,进而造成经济通缩。
近几年很多大城市大量供应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它们的租金价格比较低,这种房子大量上市之后,自然会冲击市场化的租赁市场,从而拖着整个市场租金价格往下走。


综上分析,结论很明确:在楼市很低迷的时期,要减少保障房的供应量,不管是配售型的,还是配租型的。
我举个例子,以前也曾经分享过。
1997 年香港回归,当时香港的楼市处于繁荣期的顶峰,第一任特首董建华豪情万丈地宣布:咱们香港的住房很紧张,很多人很困难,未来每年都要建 8.5 万套保障房。
结果,后来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 年开始,香港的房价持续下跌,到 2003 年,房价累计下跌超过六成。
在当时的背景下,如果还是每年坚持建 8.5 万套保障房,那香港楼市永远都见不到底。
事实上,在香港楼市大幅下跌之后没多久,香港当局就放弃了原定的每年新建 8.5 万套的计划。
商品房市场的残酷表现,倒逼住房保障供应计划进行重大调整。
这就是所谓的“形势比人强”,在房地产领域的体现吧。

保障房暂应只保困难群体
除此,还可通过另一个视角来审视保障房这事。
既然房价已经猛跌、租金已经大跌,那么很多原本买不起房、租不起房的中低收入群体、或者积蓄不多年轻人,已经有能力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了。 
尤其是公务员、事业编人员、高校老师、人才类,在这一拯救房地产市场的关键时期,就不要厚着脸皮贪点特殊的保障房福利了。
保障房不能全部停下来,我们急需调整的是:一是只针对低收入、居住困难群体,继续实施保障;二是暂时停建所有保障房,改为收购新房或二手房用作保障房,这有助于商品房去库存。
期待睿智部门与有识之士,及时调整保障房供应政策,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尽早止跌回稳。

voo 发表于 2025-7-8 00:00

楼市寒冬,保障房还在拼命盖,真·雪上加霜

superzhzh 发表于 2025-7-8 00:01

老百姓没钱,加上教育、医疗(不能生大病)、生育,赡养等等压力巨大,谁还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掏空“三个口袋”买房???谁愿做接盘侠就去买。

酷狗e族 发表于 2025-7-8 00:07

目前国家收购转为租赁房还有救 华山一条路

wakeman 发表于 2025-7-8 00:29

可笑,郁金香还要救

weili0677 发表于 2025-7-8 00:32

别再忽悠劳苦百姓了,现实打脸了。这么低的生育率说明一切!想要救楼市先要解决好民生问题,新的三座大山(房价、教育、医疗保障)压得劳苦百姓喘不过气来了。

meto 发表于 2025-7-8 00:33

现在大家都不要商品房了。都去住保障房了、经济又实惠。

颠颠 发表于 2025-7-8 00:48

取消剩余所有限购限贷等枷锁给予政策支持;降低首付直指零首付或恢复首付贷降低购房门槛;大幅降低存款利率接近零利率逼闲置资金入市……

922b3eb6 发表于 2025-7-8 00:55

解决烂尾楼才行

hnn 发表于 2025-7-8 00:58

人民群众己经觉醒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救楼市的大招,还有!20年前香港曾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