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王毅的面,欧盟提了三个要求:不准援俄、解禁稀土、施压伊朗
在日前举行的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上,欧盟当面向中国外长王毅提出三大要求,引发外界高度关注。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发出警告,称中国企业如果继续支持俄乌战争,将给欧洲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 “中企为俄军无人机提供关键零部件”。
对此,王毅外长早就讲过:“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我们没有隔岸观火,更没有借机牟利。”
而且他们自己也承认,无法拿出直接证据。但他们怀疑俄罗斯从其他地方买到了,所以要求中国承担“监管义务”。
可若是按此标准,欧盟成员国向乌克兰出口的坦克发动机、导弹导引头,是否也应因“可能被转售”而被追责?
稀土限制争议:安全逻辑与霸权逻辑的碰撞
除此之外,欧盟要求中国“立即解除稀土出口限制”,理由是“危害全球供应链”,却选择性遗忘自己对中国光伏产品、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先例。
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占全球产量70%、加工能力90%,这种产业优势源于 长期的技术积累与资源投入,而非“扭曲操作”。
正如王毅外长所言:中欧作为全面战略伙伴,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
若是一味的自说自话,的确很难体现诚意。
施压伊朗:错位的角色期待与双重标准
最后,欧盟还要求中国利用“伊朗石油买家”身份施压德黑兰核问题,却对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的行为缄口不言。
这种“找错对象”的诉求,暴露了欧盟在中东事务中的战略乏力。
不敢直面美以霸权,却将压力转嫁中国,企图用“第三方责任”掩盖自身外交无能。
王毅外长强调:中欧历史文化、价值观不同,不能因为有差异就视为对手,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
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支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反对单边制裁。
而作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国的影响力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而非欧盟期待的“施压工具”。
当欧盟自身在伊核问题上缺乏建设性作为,却要求中国充当“秩序维护者”,这种角色错位背后,说到底还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惯性思维在作祟。
而值得一提的是,7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裁定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倾销幅度为27.7%至34.9%,并将从7月5日起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五年。
这一消息直指法国——这个推动对华电动汽车征税的急先锋。
当白兰地的关税清单落地,或许能让欧盟重新审视:在21世纪的国际舞台上,唯实力论与规则霸凌早已行不通,真正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中国对欧盟也提了三个要求:1不准援乌2全面开放市场给中国车企3欧盟解体并退出北约 欧盟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里,也许根本没有座位,就是餐桌上的菜而已 中国的外交政策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独立性!援谁不援谁、该什么时候解禁稀土……是否施压伊朗……中国人民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用不着魑魅魍魉开指手画脚! 他们提了要求,别急着反驳,问问他们准备拿啥条件来换,比如说不援助俄罗斯,没问题,欧盟是不是得全面开放市场???施压伊朗??可以啊,北海的原油是不是可以给我们无限量供应??? 这一次谈跟以往不同,我们直接说出了我们的诉求,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与欧洲寻找双方的根本利益契合点。 只要欧盟能够制止以色列对加沙百姓的掠杀,和对土地的占领,伊朗问题可以解决。 我国也可以提三个要求,开放市场,贸易货币互用,技术开放。答应就考虑上述问题。 欧盟要什么我们听懂了,我们要什么欧盟知道吗?台湾是中国内政不容其它势力干预, 矿产资源供人类自由使用那高科技产品能否同为人类共享。c919适航证无正当理由拖延是不是不太合适,还有禁用华为产品也不公平 我承认乌克兰属于自卫反击,正义的一方,但是对于大国博弈,利益高于一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