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zhzh 发表于 2025-6-24 21:31

这种伪装成早教视频的毒动画,正在侵蚀孩子的大脑!

家长们要注意了,娃经常看并且喜欢看的早教认知动画,可能是隐藏很深的“毒动画”。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


接下来,一起来看打开某知名视频网站,搜索“颜色认知”排在第一位的视频。




如果把这段视频拿给身边人看,很少有人能察觉它的毒性:


有的认为看不出什么,就是在教颜色嘛。


有的认为很抽象,鸭子嘴里怎么还吐出小猫?


还有的疑问怎么颜色这么艳丽?


就拿这个视频来说,孩子对它会很感兴趣并且包含学习目标,很容易让家长放松警惕。但是它其实问题非常大,这一类动画片实打实“身带剧毒”,接下来就跟大家唠一唠它毒在哪里?


毒动画到底“毒”在哪里


1
视觉冲击,让娃上瘾


这一类视频包含了很多让娃成瘾的因素,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分泌。


首先是异于平常视觉的最高饱和度颜色。


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看到高饱和颜色的反应,比如像街道上的警示牌、救生衣、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抓人眼球。因为这种高饱和度的色彩可以给人眼带来视觉冲击,从而刺激大脑中的视觉中枢,抓住人的注意力。


所以观看视频时,孩子不断地接触高饱和度的颜色,大脑会处于持续的兴奋中。


其次,这一类视频毫无叙述性,会频繁地切换画面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通过抓住孩子喜欢重复的心理让孩子沉迷。


房间里出现一个小鸭子,路过一个颜色喷泉,出来的又是另一种动物……



小鸭子喝了粉色饮料给自己染色,然后镜头切换下一只小鸭子又喝了绿色的,然后是蓝色的……


这些颜色和画面的视觉冲击,孩子会获得持续的兴奋。和短视频相似,让孩子的大脑分泌大量多巴胺。这种持续的对大脑的刺激就像一种精神控制,形成多巴胺依赖,让孩子无法控制自己对这种感觉的渴望,吸引他们上瘾。

这对孩子的专注力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研究显示,12 个月龄的宝宝面对屏幕时间越长,那么脑电波中代表不警觉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慢频率 theta 波就会越强烈。这就说明屏幕时间确实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并且这些数据是针对孩子观看普通视频后的注意力研究,可想而知,如果一直观看有毒视频,那么对孩子的专注力影响更大。久而久之,孩子会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暴躁易怒。


2
违背科学,影响认知


这些视频给孩子灌输的都是违背常理、违背科学的内容,毫无逻辑性和叙事性,里面的生物没有任何情绪,看不到表情,没有社交互动场景。经常观看会对孩子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


孩子在 2-3 岁左右正值秩序敏感期,这种秩序不仅仅是物品的排序,还包括生活中的常规和习惯,来建立对世界的理解。


孩子们通过理解和遵循秩序,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排序和逻辑关系。这些认知技能的获得可以帮助孩子进阶更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如果孩子长期接触“毒动画”内容,完全打乱了孩子应该获得的秩序感,很容易混淆虚构与现实,造成行为混乱和逻辑思维跑偏,导致认知混乱。


3
善于伪装,不良引导


除了伪装成早教认知视频,还有一类家长不易察觉的“毒视频”——利用大家熟悉的动画角色再创作。比如的血腥暴力的小猪佩奇,僵尸版本的米老鼠,正在做手术怀孕的艾莎。





这些都是根据正常卡通人物进行的二次创作,不仔细看仔细听就会以为是普通的动画片。然而定睛一看,里面会有很多暴力镜头,比如流血、殴打、肢解等等,甚至含有性暗示。


要知道,六岁前的儿童都处于模仿敏感期,很容易会模仿动画内容,出现暴力行为或者对暴力麻木,从而变得容易情绪失控,价值观发生扭曲,身心遭受伤害。


家长防御指南


1
管着孩子看视频


即使是普通视频,低幼宝宝也需要控制好看视频的时间,可以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给出的建议:


· 18 个月之前:尽量避免一切屏幕时间,视频通话除外;


· 18-24 个月:逐步引入屏幕时间,半小时以内;


· 2-5 岁:每天不多于一小时,家长提前做好筛选和陪伴工作。


2
筛选适合孩子看的视频


内容低刺激,孩子的动画片需要慢下来:


选择语速慢、节奏慢、有停顿的动画片,这种低刺激的内容才是适合儿童大脑发展的。


内容有意义,并且反映孩子的日常生活和习惯:


选择涵盖家庭生活场景的动画片,这样可以反映和联结孩子每天的生活,孩子能学习和借鉴故事内容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建立正确的心理秩序。


这一类动画片还伴有很多生活类高频词汇,促进小朋友语言的发展。


内容是社交性的,鼓励孩子互动,并运用在生活当中:


互动动画片可以让小朋友在观看的同时,和里面的动画人物进行互动,和里面的人物一起挥手,一起跳舞,一起唱歌。并且有的还会设计问答环节,小朋友可以回答动画片里面的问题,社交属性满满。


内容对孩子有吸引力,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并且包含学习目标:


可以选择科普类型的动画片,边看边学习生活常识,了解日常事物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观察。


孩子看动画也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比如超级宝贝 JOJO、小 P 优优、蓝色小考拉等。


3
陪着孩子看视频


“毒视频”非常善于伪装,并且孩子打开一个之后会继续推送相似的内容,源源不断。所以,家长很有必要做好陪伴工作,即使已经做过筛选工作,有时候给孩子播放正常的动画片后,也有可能被推送毒动画。

陪伴孩子观看视频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不合适的视频内容。对于之前孩子看过的视频,也有必要查询一下各平台的历史记录,对于毒动画含量很高的平台,避雷吧。


当然,还有一个终极防御大招:带孩子多户外,多进行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活动,远离屏幕时间。


最后回归到毒视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毒视频的真面目,带孩子远离带毒视频。




参考文献
Law, E. C., Han, M. X., Lai, Z., Lim, S., Ong, Z. Y., Ng, V., ... & Nelson, C. A. (2023). Associations between infant screen use, electroencephalography markers, and cognitive outcomes. JAMA pediatrics, 177(3), 311-318.
孙瑞雪. 《捕捉儿童敏感期》. 中国妇女出版社.


策划制作
来源丨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ID:D-HealthExpress)
作者丨王冰玉 卓正科普作者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

月光如水 发表于 2025-6-24 22:36

最近孩子老是学那个所谓的外国山海经。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类似这样的毒视频正在影响着下一代!

weili0677 发表于 2025-6-24 23:02

尤其是第二条:违背科学,影响认知 。问题最为严重,有关部门务必引以重视![奋斗]

华语天空 发表于 2025-6-24 23:11

B站上就有,护眼平板给宝宝刷到了她就要一直反复看,看了几回,后面我拒绝给她看这种没有逻辑的动画,不给她开了,感觉看多人会变傻。

77898876 发表于 2025-6-24 23:12

以前的动画片都是慢节奏的,艺术美感很足,现在的动画片都是快节奏的,也不贴近生活,还总是打打杀杀,真不知道以前那些优秀的上影动画为什么不能继续了?有时候真为现在的孩子看不到以前的优秀动画感到难过。

weili0677 发表于 2025-6-24 23:26

儿童的节目,语言应该规范,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粤语,都应该用标准的发音。最近发现一些儿童的节目的普通话发音很糟糕,简直可以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不为过。我就纳闷了,这样的节目是怎样过审的,审核到底都审了啥?

wifai 发表于 2025-6-25 00:08

我就想知道怎么上架的?怎么上视频平台的?为什么不删除!?现在很多视频平台都有?监管去哪里了?发现不整改?继续让因都这样的毒视频危害孩子?

wakeman 发表于 2025-6-25 00:56

最可恨的其实是平台。用户根本无法屏蔽这种视屏,也不开放黑名单功能给用户。平台反而一味推送。

月光如水 发表于 2025-6-25 01:36

说的很对,我女儿6岁,就很喜欢看这些视频,我告诉她这些是毒视频不能看,她还问我什么是毒视频[哭笑]所以我现在只给她看腾讯视频上正轨制作的动画片,这种自媒体类别的动画片不让她碰了。

ycp123 发表于 2025-6-25 03:08

有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这种伪装成早教视频的毒动画,正在侵蚀孩子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