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视为生态杀手的水葫芦,在柬埔寨却成了宝,很多人靠它发大财
信息来源于渔业致富指南,上海市水利管理处,Kiripost,Mekong Wonders,EAC News Cambodia。生态杀手水葫芦
你知道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吗?
我猜你如果不是爱养花的人估计不太清楚,但如果我说水葫芦,你就不可能不知道了,毕竟很有可能你走出家门随便到哪个河道看一眼,就能看到成片的长匍匐枝的,叶片是圆形,宽卵形或宽菱形的植物把水体遮挡得严严实实。
这就是水葫芦,其实凤眼莲是它的学名,听到这个学名,我们就能猜到它们为什么会被引入我国。
水葫芦原产于巴西,是一种零散分布于水体的普通水生植物。1844年,在美国的某个花卉博览会展出了水葫芦,称其是“可以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水葫芦被当成观赏植物,慢慢地被引入到了很多国家。
我国是在1901年引入的,当时除了看它好看,还被忽悠说它可以净化水质,于是就在全国大量流通,甚至有人专门撒到自然水域,想说可以装饰装饰。在50~60年代,水葫芦还被发现可以作为猪饲料,这下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人们的主动种植和传播之下,水葫芦广泛地分布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的19个省市。
然而大家没有考虑水葫芦的繁殖能力,它们的扩散效率简直离谱。单株一年可产300粒种子,20株在8个月内能疯长至120万株;而且匍匐茎任意断裂即可生成新株,种子在水中休眠期长达28年。本来大家还觉得好呢,后面随着水质的恶化才终于觉得不对劲。
水葫芦会堵塞航道,让航运直接停止,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处理;密度太高还会过分摄取水中氧气导致鱼群窒息;甚至还会释放恶臭,影响老百姓生活质量。
随着工农业废水排放增加和河道建设的扩张,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开始经常出现,本来以为水葫芦会因此受挫,没想到它们闹得更欢快了!云南滇池300平方公里湖面曾大半被水葫芦覆盖,导致了16种水生植物灭绝,38种原生鱼类濒危;贵州余庆县因水葫芦堵塞桥洞引发河水倒灌,农田被淹颗粒无收;上海、浙江曾发动17万人次打捞,单次清理量就达14万吨。
多年来已经花费了累计超百亿的资金来处理水葫芦了,但水葫芦却总是能卷土重来。
2023年1月1日起,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在柬埔寨成了宝
在我国被嫌弃,被说是“生态杀手”,但是水葫芦在柬埔寨却是完全不同的待遇!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水上黄金”,并将其视为是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啥情况这是?咱们说的是同一种植物吗?
不得不说柬埔寨人是懂机遇的,当水葫芦在柬埔寨洞里萨湖泛滥时,当地居民却意外发现它们的根茎修长而且纤维韧性极佳,似乎可以用来当成天然的编织材料!经过实验,居民发现只要经过2周的晾晒,水葫芦的根茎就会变得很坚韧,并且很容易上色。可以将其编制成各种东西,比如鞋垫、杯垫、手提包、地毯、凉席甚至是家具!
因为成本低,所以售价肯定也不高,因此在柬埔寨国内很受欢迎。没见过世面的老外也很喜欢这样充满东南亚风情的工艺品,于是很快水葫芦根茎制品就打开了国际市场,目前已经远销欧美20余国,一张2米长的地毯在欧美地区可以卖300美元!
虽然柬埔寨的人工不值钱,但是欧美人很吃“手工制作”这个噱头,于是在柬埔寨人均收入月薪仅180美元的情况下,卖水葫芦根茎制品很快就成为了一个靠谱且低成本的赚钱方式,可以说是真的能脱贫致富。很多家族企业油然而生,男性就负责收割运输和干制处理,女性专注染色和编制。
政府也很快下场协助出台辅助政策,原本应该是生态灾患,没想到居然蜕变为养活数千家庭的“水上经济田”。
这么好赚钱,我国怎么就不复制一下?也是商机嘛!
其实不是没人想要复制,而是柬埔寨有天然的优势。首先是柬埔寨的温度较高,那边的水葫芦长得更好更大,那边的水葫芦茎秆可长至1.5米,纤维饱满;而中国大部分地区虽然很密集,但是茎秆短细,也就是编制编制杯垫和鞋垫了。
另外,我国轻工业发达,机械化生产的竹编、草编工艺品价格都很低廉。水葫芦手工品怎么可能拼得过“9.9元包邮”的电商?
最最关键的是,柬埔寨模式本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张地毯需三人编织一个月,人均日收入仅3.3美元,很低,但在那边已经很好了,看钱得看在当地的消费力,不能简单换算。这点钱在我国实在不咋地,不如随便打个工。
我国试图利用水葫芦一般都是转向了能源化与饲料化,我去搜了一下,虽然都是在尝试的阶段,但是案例不少,云南会将其发酵制沼气;江苏则用于生产乙醇;我大福建则是加工成有机肥。
柬埔寨很厉害,不过实际上跟中国吃货们将小龙虾、牛蛙端上餐桌,本质上都是一个道理,都是用本土智慧为生物入侵困局的破题方式。
感谢分享。 赞 感谢分享![喜欢] 版区有您更精彩{:2_39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