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签闯大祸?泰国人又怒了!
免签,本是一扇通往世界的门,如今却被视作惹祸的起点。
当部分外国游客在泰国无理取闹、扰乱秩序,舆论的怒火往往第一时间烧向“免签政策”。
可问题真的出在政策本身吗?
又是免签惹的祸?泰国网友怒了!外国游客讲价不成竟拆包装砸店
据泰国七台新闻(CH7)最新报道,5月15日下午,曼谷三攀他旺区三聘街一家礼品店发生一起外国游客闹事事件,引发泰国社交媒体热议。
据悉,事发时两名身形魁梧的外国男子走进该礼品店,未征得店主同意便强行拆开一件密封商品的包装,随后手持商品反复把玩,并向店主提出要将价格砍价50-70%。
更过分的是,二人还语带威胁称,若不降价就不买单。面对这种无理行为,店主当即回应:商品一旦开封,顾客必须购买。
双方因此发生激烈争执,过程中两名外国男子情绪失控,在店内砸物发泄,造成多件商品受损。
店主忍无可忍,当场报警。警方赶到现场后将两名游客带往警局接受讯问,目前正依法处理相关法律程序。
此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大量泰国网友纷纷发声谴责,指责“免签政策带来了素质低劣的外国游客”,甚至有评论怒斥:
“来的全是不正常的外国人”、“烧杀抢砸都能见到,简直在破坏泰国形象”。
还有不少人呼吁泰国政府应强化法律执行力度,让外国游客“真正有所顾忌”。
免签的利与弊
不该被“一次事件”打翻
当外国游客因砸店、辱骂、扰乱秩序登上热搜,舆论的矛头往往迅速指向一个词:免签。
这一次也不例外。
但泰国或许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免签政策真的错了吗?
免签,是机会也是挑战。
泰国近年来力推“旅游立国”战略,免签政策正是其吸引国际游客、拉动消费、重振经济的重要工具。
它让无数游客得以轻松入境,带动了酒店、交通、零售、景点等多个环节的连锁收益。
可以说,每一张落地的机票背后,都是一个市场机会。然而,开放的边境注定是一把“双刃剑”。
有素质高、文明守法的游客进来,自然也有混迹其中、规则意识淡薄的人混入。
免签降低了门槛,也让筛选变得更难。
这本身就是所有开放国家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泰国,陷入了“选择性记忆”下的情绪放大。
每一位吵架、闹事的“老外”都可能瞬间成为新闻素材,但那些文明有礼、默默消费的游客,却从未登上热搜。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存在,而是因为人类天性更容易对“异常事件”产生记忆。
在泰国,一些民众开始对“免签”感到抵触,甚至主张“一刀切”地取消政策。
这种反应可以理解,但却值得警惕。
因为我们不能用极少数人的错误,去否定一整群人的价值。
就像不能因为个别泰国人在国外犯罪,就否定所有泰国游客的素质;
同样,也不能因为几个外国人在泰国无礼,就否定整个免签群体的意义。
成熟的社会,应学会“对事不对群体”。
泰国免签本质上是国家对外释放友好姿态的表现,它代表开放、信任与互惠。
而制度设计不能因为偶发事件就全面收回,那只会让外界觉得“泰国对风险管理失去信心”,反而损害国家形象。
真正有效的应对,不是取消免签,而是完善执法机制,强化边境筛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规成本远高于违规收益。
泰国,请别让极端案例掩盖了主流价值。
免签有利也有弊,不能因噎废食。
泰国可以反对无礼行为,可以谴责违法游客,但不能因此否定整个开放导向。
如同众人欢迎阳光,也必须准备好遮阳伞——开放不是无防,包容也不等于纵容。
如果泰国要走向真正的国际旅游中心,那就必须在“欢迎世界”与“保护秩序”之间找到更成熟的平衡。
去泰国只要不吸毒嫖娼赌博 ,不做违法的事,应该都是安全的,现在入境根本不要小费,以前要小费是大家的误解,因为泰国入境有两条通道,一条快速的,是要消费的,一条正常办理的,不需要小费。但是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是要小费的。不过,泰国现在的物价比疫情以前真的高了,机场免税店的东西并不便宜 免签不等于放任不管,国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能让国外地痞流氓混进国门。 一些西方人,自认为是高人一等,胡作非为。遣送出国。 [哭笑][哭笑][哭笑]无端想笑 支持泰国取消免签,因为我们也不待想去,免得什么都往我们身上引,我们免签是我们的事,你们学了表面没有学到精髓,也怪我们?[机智] 换我的话我才不阻拦他砸店,砸得越多越好[哭笑][哭笑][哭笑] 免签,利好大部分游手好闲的人,哪国都有,资本主义制度国家更多这类家伙,无利不起早,哪儿都适用!! 现在的(外国游客!有不少流离失所的逃难者) 前些年去泰国,在机场排队入境时,两个国人因为排队插队问题大吵,后果就是这两人被拒绝入境。[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