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围超强红温气团涌入新疆,逼退冷涡酷热扩大,分析:45度不排除
一、新疆高温先行,43度打破年内纪录5月16日,尽管华北和东北还在经历冷涡带来的气温回落和频繁的雷雨天气,但中国最西端的新疆,已率先感受到今夏首轮“极热红潮”的威力。受中亚地区暖脊加阿拉伯高压叠加强势影响,一股超强干热气团迅速笼罩新疆大部,导致气温在短时间内急剧飙升,部分区域出现“火炉”级别的高温。根据实测数据,吐鲁番东坎国家站气温飙升至43.1℃,成功刷新了2025年我国国家级气象站的年度最高温纪录;而吐鲁番主站也报出42.5℃的高温。此外,当地多个自动站温度更高,有记录显示部分区域气温接近44.8℃,与烤炉无异。
这波热浪源自中亚暖脊和干热气团的东推效应,伴随着地形下沉气流和强烈的绝热压缩,使得新疆盆地热量迅速累积。在阳光直射和地形助推下,地表升温迅猛,整个吐鲁番盆地被热浪牢牢锁住,昼夜温差大、湿度低、蒸发量高的气候特征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火焰山效应”。目前新疆的高温表现仅是“红温气团”全面东进的前奏,接下来随着冷涡逐步撤离北方,干热气团将不再受限,将逐渐推入西北东部、华北平原、中原地区,并引发新一轮全国性高温过程。
二、酷热东移:中原至华北或迎“火线冲击”
从中央气象台中短期预报来看,自5月19日起,干热气团将从新疆扩展至甘肃、宁夏、陕西,再逐步渗透至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形成西北—华北—黄淮一线的高温走廊。根据最新超级计算机预报,5月19日至22日间,宁夏中北部、陕西中北部、河南中北部、山西中南部、山东西部、湖北北部等地将进入35℃以上的高温区。部分地区如陕西关中、河南、山西南部等地日最高气温将可能达到或超过40℃,极端点位甚至存在挑战历史同期纪录的可能。
河南和陕西两个传统“热区”成为关注重点。有自动站短时预报值已接近或略超44℃,虽尚不足以构成全国历史高温极值冲击,但毫无疑问将刷新5月多地的气象纪录。特别是像西安、郑州、洛阳等地,届时可能频繁出现高温红色预警。
不过也需要指出一点:尽管个别预报图曾短时出现“西安45℃”这样的极端数据,但从历史气象记录来看,无论是陕西还是河南的国家站,目前尚未出现过5月超过45℃的正式记录。气象专家认为,若干热气团从形成到爆发仅经历短期积温过程,要想在5月这样相对较早的时段打破多年纪录,仍具较大难度。因此目前主流预报大多将极值控制在42~43℃之间,个别自动站突破44℃仍属可能,但要出现45℃以上更高的话,可能性相对较低。
三、高温短暂但干旱风险上升,南北需警惕
虽然这轮干热高温过程的时间预计不会太长,集中爆发期主要在5月19日到22日前后,且空气相对干燥、湿度不高,因此闷热感并不如梅雨期或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那样黏腻,但其带来的影响依旧不可低估。
首先是农业生产。由于前期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已较紧张,此轮干热气团进一步加重蒸发,加速农田干旱发展,特别是陕西中部、河南北部等原本就面临水分紧张的区域,抗旱压力陡增。各地需提早部署灌溉、保墒等应对措施,尤其是小麦等作物进入关键生长期,高温干旱将直接影响产量。
其次是城市运行压力增大。连日高温对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带来一定负担,特别是高温日照导致空调用电激增,有可能出现局部电网高峰时段压力过大。而从更大的尺度来看,这轮干热气团东移之后,会和华南、江南北部等地的梅雨前锋带形成冷热交汇带,未来可能引发南方新一轮强降水过程。加上南海季风有望在5月下旬启动,副热带高压北抬,南北气团对峙将成为6月“梅汛期”的前奏,干热与暴雨或将轮番登场。
整体看,这轮“红温气团”虽来势凶猛、影响范围广,但高温持续时间相对有限,超过45℃的极端气温虽不排除,却属于小概率事件。公众在做好防暑准备的同时,也不必过度焦虑;不过干旱风险值得持续关注,尤其是西北到中原地区,应提前布防抗旱措施,以应对这一轮快速来袭的高温干风暴。
我去年在新疆,那太阳晒得皮肤疼,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新疆的夏天真不是盖的。 谢谢楼主分享。 震惊 感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