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热浪局部40多度北方确定,大范围连暴雨南方开启,分析:或前梅雨
一、西北极端天气共存:一边暴雪一边44度热浪5月18日至20日,冷涡暂时减弱,干热气团趁机全面出击,率先在西北地区展现出极端天气的“矛盾美学”。在新疆,一边是吐鲁番盆地等地高温暴晒,气温突破40℃,托克逊国家站监测到的气温甚至达到了40.1℃,热浪扑面;而另一边,克州乌恰县吐尔尕特国家站却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雪,日降雪量超过30毫米,积雪深度逼近30厘米。极端高温与特大降雪同时出现在同一省区,不仅罕见,也再次凸显了当前天气系统的复杂性。
而这股西北干热气团的真正主力军正在向东推进,直扑陕西、河南、山东以及长江中下游一带。根据超级计算机模拟,5月19日河南西部部分地区气温可能冲击44℃,5月20日陕西关中也有望达到43℃的极端高温。这一水平不仅远超各地5月平均温度,甚至有可能刷新气象纪录。以往河南5月的极端高温纪录是41.9℃,陕西则为40.7℃,若此次预报成真,相关地区不但将打破本地纪录,甚至有可能挑战5月全国最高温的历史极限。
这也意味着,高温波及范围广,强度大,热浪等级高,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能源消耗等方面影响明显。陕西、河南及周边地区民众需及早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户外工作者更要引起重视,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长时间暴晒或体力劳动。
二、南方连续暴雨湿热开启,或迈入“准梅雨”模式
与北方干热成灾相对应的,是南方正在悄然开启的一轮湿热型降水过程。由于高原槽重新建立并稳定维持,同时副热带高压增强并呈现北抬趋势,一股强劲的西南暖湿气流开始再度返攻。这样的大气格局正逐步在南方形成一道坚实的副高北侧雨带,成为接下来一周天气变化的主角。
从最新大气环流演变分析来看,5月20日前后南海西南季风有望迎来今年首次爆发。这个时间点在历年也属于偏早爆发,表明今年的季风活动较为活跃。一旦西南季风启动,水汽输送能力将迅速加强,不仅支撑起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北部的降雨,还可能促使这条雨带演化成初期的“梅雨锋”。
未来一周,江南至华南北部成为主雨带活动的核心区域,尤其是南岭和武夷山一带,降雨频次高、持续时间长,几乎是“天天有雨”的状态。这类连续性降雨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例如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风险显著上升。居民特别是山区村镇应密切关注当地预警,做好提前预防准备。而相比之下,东北东部虽然也受冷涡影响,降水出现频次较高,但多为间歇性阵雨或雷阵雨,节奏是“一天下一停”,雨势相对较缓。可即便如此,冷涡南侧与干热气团交汇之地,也不排除会发生雷暴大风、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仍需保持警惕。
三、季风启动+台风胚胎:南方防汛面临双重考验
除高温与暴雨双线推进外,接下来另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季风系统的活跃极可能为我国带来更复杂的变数。通常在西南季风爆发之后,副高会腾出位置为夏季的“梅雨模式”打下基础的同时。而今年这一过程可能提前启动,使得梅雨期的开启比常年更早一些。
不仅如此,伴随副高的北抬,在南海或菲律宾东部洋面,也具备生成台风胚胎的环境条件。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编号,但按照数值模拟的趋势来看,新的台风胚胎甚至第一号台风有可能在季风爆发之后逐渐形成。若路径靠近我国南部沿海或在登陆前引导暖湿气流北上,可能加剧南方雨带的强度,令暴雨变得更加猛烈、范围更广。
也就是说,在5月下旬前后,我国天气格局将处于“干热极端+强降水演化+季风台风活跃”的三线叠加状态。5月18日至25日这段时间,极端天气的多样性和突发性格外显著。干热气团与冷涡、季风、副高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大气拼图,而随着季节转换进入深水区,无论是暴雨防范还是高温应对,都需要公众提前准备、及时应变。面对自然的强力回合,防范胜于侥幸,谨慎才能平安。
今年天气太异常了,只是中国这样还是全球都在变? 在经历了秋冬春季连接的干旱之后,广西最偏的小城终于下了一夜的大雨 梅雨给陕北分点[点赞] 简直不是人能过的日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