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工作会改变大脑结构,影响多达17个脑区;《自然》:世界上最大鲱鱼群集体“失忆”的原因揭示 | 环球科学要闻
周一至周五第一时间掌握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生态学 ·
世界上最大鲱鱼群集体“失忆”,科学家《自然》发文揭示原因
鲱鱼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每年春季,全球最大的鲱鱼群都会从挪威北部水域向南迁徙1300千米到西海岸莫尔岛附近产卵,大量渔船会在那里等待捕捞鲱鱼(Clupea harengus)。不过2020年之后,洄游到莫尔岛的鲱鱼数量骤减,其主要产卵地突然北移到了800公里外的罗弗敦群岛附近,这引发了各界的关注。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对此作出了解释:此前数年的过度捕捞抹杀了老一代鲱鱼,关于洄游的“文化”知识无法被传承,进而导致幼鱼无法找到通往传统产卵地的路线。
科学家分析了来自渔业、科学调查和标记重捕实验的数据,并研究了1988-2024年间鲱鱼的洄游模式和渔业的活跃度。他们发现渔业选择性地过度捕捞4岁以上的、体型更大的老龄鱼,导致2019-2023年间老年鲱鱼在鲱鱼群的数量骤降68%。2017年至2022年间,各国捕捞的鲱鱼数量比研究人员建议的多了40%。而4岁以下、从未迁徙到莫尔岛的幼龄鱼数量逐渐超越了老龄鱼(鲱鱼3~4岁时才会开始第一次洄游)。当缺乏经验更丰富的老龄鱼作为向导时,它们更倾向于半途停留在罗弗敦群岛产卵。这表明鱼群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了洄游知识传承的断代。科学家警告,产卵地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幼鱼的存活率,并影响以鲱鱼为食的海鸟、虎鲸等捕食者。人们需要制定更合理的捕捞策略来避免生态影响,包括减少捕捞老龄鱼类的数量,从而保持鲱鱼的种群结构在各个年龄段更加平衡。(《科学》新闻)
· 神经科学 ·
过度工作会改变大脑结构,影响17个脑区
长时间工作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据国际劳工组织(ILO)估计,过度劳累每年导致超过 80 万人死亡。 近期在一项发表于《职业与环境医学》(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结构性脑容量分析,研究了过度劳累对每周工作时间达52小时或以上的医护人员特定脑区的影响。
韩国研究人员利用了嘉泉地区职业队列研究(GROCS)的数据,将110人纳入到研究中。其中大多数是临床医生:32人每周工作时间过长(每周工作52小时或以上),78人的每周工作时间正常。研究人员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VBM)和基于图谱的分析方法评估参与者的脑容量差异。其中VBM是一种识别和比较灰质水平区域差异的神经成像技术。研究表明,相比于工作时间正常的参与者,每周工作52小时或以上的人,其与执行功能和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会明显变化,左侧额中回尾部的体积增加了19%。此外,他们的17个脑区出现了峰值增加,包括额中回、岛叶和颞上回。岛叶在整合身体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反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参与情绪处理、自我意识以及对社会环境的理解。相关性分析表明,每周工作时长与额中回和岛叶的脑容量变化呈正相关。该研究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过度工作与大脑结构性变化相关,尤其是在与认知和情绪相关的区域。(BMJ GROUP)
· 天文学 ·
天文学家提出高能中微子产生的新途径
银河下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图片来源:Martin Wolf/IceCube/NSF
此前科学家认为,来自活跃星系的高能中微子通常伴随着高能伽马射线,但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Ice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探测到来自NGC 1086星系的数据却很特别,与高能中微子相伴的伽马射线辐射强度明显低于预期,且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光谱形状。传统的质子-光子碰撞及星系热等离子体区域辐射模型被广泛用于解释高能中微子信号,但它们存在理论局限性。最近,在一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文章中,研究人员提出NGC 1086星系发射的高能中微子可能源于一种新的产生途径——氦。
研究人员认为,NGC 1086的高能中微子主要源于星系喷流中氦核在强紫外线辐射下分裂时产生的中子的衰变。当这些氦核与星系中心区域发射的紫外线光子碰撞时,它们会碎裂并释放出中子,随后中子衰变为中微子。而这些核衰变产生的电子与周围的辐射场相互作用,会产生与观测结果一致的较低强度的伽马射线。这种理论模型巧妙地解释了为何NGC 1086的中微子信号显著高于伽马射线辐射,并解释了二者不同的能谱。这项研究有助于科学家理解活跃星系中的宇宙喷流如何在没有相应伽马射线辉光的情况发射高能中微子,从而为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极端复杂情况提供新见解。(UCLA)
· 医学 ·
乳腺癌用药新方案显示生存率改善,但对癌细胞的清除有限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一类靶向癌症药物)和化疗对于有胚系BRCA变异(gBRCAm)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均有效,特别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时效果显著。这两类药物通过诱导DNA损伤发挥作用,虽然结合两种疗法能增加癌细胞的DNA损伤效果,但也会导致骨髓毒性,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5月13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论文公布了将靶向抗癌药物奥拉帕利(Olaparib,一种PARP抑制剂)交错间隔添加到化疗中的2/3期临床试验的结果。
在临床试验中,有84名早期gBRCAm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标准化疗或奥拉帕利和卡铂化疗(有间隔或无间隔)联合治疗。研究显示,在注射奥拉帕利和基于卡铂的化疗之间间隔48小时,能在降低药物毒性风险的同时,保持抗肿瘤活性。这项新方案被认为安全和可耐受,但并不能减少手术后残余肿瘤量,不过或可延长携带胚系BRCA基因突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这些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该治疗方案是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月球探索 ·
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协议,计划于2036年在月球上建成一座核电站
据LiveScience消息,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协议,计划在月球上建造一座核电站,该反应堆将为中俄联合领导的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提供动力,预计于2036年建成。在Interfax发布的消息中,俄罗斯空间局发布的公告显示,该核电站将进行基础空间研究并测试ILRS长期无人运行的技术,并有望实现人类登陆月球。这个位于月球南极的月球基地目前已吸引17个国家加入,其中包括埃及、泰国和南非等国。(LiveScience、Interfax)
撰写、编辑:马一瑗、不周、clefable审校:clefable 我的大脑就出现变化了,主要体现在小时候一遇到学校放假就开心,现在一遇到单位放假就心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