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亏损!日产宣布裁员关厂
温馨提示: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汽车行业关注”,或者添加微信公众号:autoWechat,每日收获最新最快最热门的精彩汽车资讯。如果您有好的原创文章或者独家爆料,请发邮箱mail@autochat.com.cn5月13日,日产汽车公司发布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财报。数据显示,日产汽车2024财年合并净销售额为12.6万亿日元,同比下滑0.4%;营业利润为698亿日元,同比下滑87.7%;净亏损为6709亿日元,由盈转亏,同期净利润为4266亿日元,同比下滑257.3%;财报显示,受销售竞争加剧的影响,2024财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334.6万,营业利润率为0.6%,汽车净现金为1.498万亿日元。
巨额亏损之下,日产汽车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在财报发布当日,日产汽车宣布业务重组计划以扭转当下的市场困境,其中最主要的是裁员和闭厂两大举措,以实现降本增效。
裁员方面,日产汽车起初在2024年11月宣布计划裁员9000人,旨在削减20%的生产能力,以应对经营困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情况并未如预期般好转,汽车销量持续低迷,这使得日产不得不痛下狠手,将裁员规模大幅扩大。最终,日产汽车决定到2027财年(2027年4月至2028年3月)将裁员人数提升到20000人,相当于全球员工总数的15%,包括全球生产、管理和研发部门的直接、间接员工。此外,日产汽车计划将全球工厂的数量从17家缩减至10家,同时将精简动力总成工厂,加速岗位改革。据报道,日产汽车计划关闭日本国内部分工厂,作为业务重组的一部分。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近年来日产汽车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取得巨大的突破,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迅速抢占大量的市场份额,而日产汽车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却显得行动迟缓,未能及时跟上中国市场快速变化的节奏,燃油车则仅依靠轩逸、天籁、逍客等车型苦苦支撑,产品表现远不如其它竞争对手。数据显示,2025年1-4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167630辆,同比下滑24.56%。
在美国市场,日产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美国市场是日产汽车全球重要的市场之一,但其产品知名度不如丰田、大众,再加上日产主力车型因老化导致竞争力下降,库存周转时间超过100天,为了清除库存积压,日产不得不给出大额折扣,这进一步压缩其利润空间。不久前,美国宣布对进口车型加征关税,更是加剧了日产汽车的盈利水平,对日产汽车产生重大影响。
此前,由于业绩糟糕,日产寻求与本田合并,双方于2024年12月23日宣布计划共同出资成立控股公司。然而,而随着谈判的深入,本田提出希望将日产变成本田的全资子公司,这一方案直接打破了最初的合作设想,引发日产内部的强烈反对,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3月11日,日产汽车宣布,社长内田诚于3月底卸任,其职位由公司首席规划官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接任,该任命自4月1日起正式生效。日产董事会上认为,内田诚对公司业绩低迷以及本田日产合并谈判搁置负有重大管理责任,因此决定更换CEO。
除此之外,日产汽车还对组织架构进行精简,高级管理层采用单层、不设立执行官的架构,高层管理职位将减少20%。简化组织层级,扩大管控跨度,在全球和区域职能之间确立明确的角色和职责,打造更精益的全球总部,集中上游职能并分散下游职能,赋能各区域市场以提升运营效率。
日产汽车表示,在新的管理结构下,日产将审查其目标和关键举措,并实施进一步的举措以确保业务复苏。日产彻底审视了公司的现状,明确恢复经营业绩的必要措施,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时间表。 日产目标的战略和承诺是明确的,将稳步实施该计划并恢复其经营业绩。 呵呵 感谢分享![喜欢] 感谢分享![喜欢] 感谢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