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地表下的18层神秘城市,或许是外星来客杰作?
在我们所居住的蔚蓝星球上,总有一些地方非同寻常。有的凝聚了地球上所有绚丽的色彩;有的则异常荒凉,宛如外星世界,充满迥异于真实的奇幻美感……如果说,外星来客曾在地球驻留,那么,土耳其卡帕多西亚一定是他们留下的杰作。
1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
“精灵烟囱”塑造的异世界
”
在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东南方向约320公里处,坐落着世界文化遗产卡帕多西亚,这里也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
在卡帕多西亚,目之所及,全是灰黄色的沙漠,很少见到绿色植物,沟壑纵横的地表之上,怪石嶙峋。如果乘热气球升至高空,苍凉瑰丽的景色可以尽收眼底,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由参差错落的石柱造就出的“精灵烟囱”奇观 :上千个矮胖的石 柱在岩土中拔地而起,几层楼高的尖状石笋仿佛深入云霄的高塔,此外,还有一些带着深色玄武岩“帽子”的石柱,看起来像一朵朵巨型羊肚菌。造物主似乎曾在这里运用神力,只一挥手,便塑造了一片广袤的“石头森林”。
卡帕多西亚的独特地貌是自然的杰作。在距今约300万年前,埃尔吉亚斯山和哈桑山两座火山曾经十分强烈地喷发过,耗时良久的喷发过程带来了丰沛的炽热熔岩,滚滚而下的岩浆覆盖了卡帕多西亚平原,一切生命都被掩埋。
然而,绝对的毁灭中依旧孕育着生机。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冷却后高达几百米的火山灰以及岩浆堆积起来,形成了凝灰岩和熔岩层,在随后漫长岁月的风雨侵蚀中,演变成了波浪般连绵不断的岩石褶皱群、高山峡谷,还有圆锥形的“精灵烟囱”。这样奇特的地貌,说是地球的美景,却更像是月球的表面。因此,诸如《星球大战》等科幻电影都在此取景,卡帕多西亚也被誉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之一。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精灵烟囱”被挖空成了洞穴,这是当地人智慧的结晶。由于卡帕多西亚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紫外线强,正午酷热难耐,清晨和晚间却又寒冷异常,昼夜温差极大,且气候特别干燥。于是人们利用凝灰岩质地柔软疏松,易于开凿、雕刻的特点,在“精灵烟囱”上开凿洞穴作为居所、教堂,不仅冬暖夏凉,还能避开野兽和毒虫的侵扰,是理想的栖息之地。
如今,这些洞穴部分已被改作酒店。虽然内部光线昏暗、设施陈旧,但是依然有大量游客愿意花费高价换取独一无二的体验。
2城市向下生长
深入地下18层
”
在卡帕多西亚,地下世界远比地表之上更加神秘宏大。
迄今为止,人们在卡帕多西亚已经发现了30余座地下城,规模小的能容纳几十人,大的可容纳上万人,其中,德林库尤是最大的一座。
据说,德林库尤发现于1963年。某一天,一位居民正在翻修自家房屋,拆除地下室墙壁的时候,意外发现墙后隐藏着一个奇怪的房间。惊人的是,这个房间可以通向更深更远的区域。自此,德林库尤地下城得以现世,并在1969年正式对公众开放。
德林库尤(Derinkuyu)在当地语言中意为“深井”,事实上,它远比深井更加深入地下。整座地下城有18层,最底层的深度可至85米,最多可以容纳约2万人居住。更不可思议的是,它并非简陋的栖身之地或临时避难所,而是一个集防御、居住、生产生活于一体,乃至具备埋葬功能的城市。
整座地下城只有一个主入口,入口处有一个机关控制的圆形巨石作为大门,巨石一旦落下,地下城的居民便完全独立于外界。地下城所有的建筑都是在凝灰岩中开凿、雕琢而成,就连室内的桌椅也不例外。城内拥有1200多个房间,其中有几百间相互连通,它们复杂如蚁穴,又宏伟如殿堂。城中有序地分属了各个功能区,包括食物储藏室、水窖、酒窖、厅堂等生活区域,也有榨油酿酒作坊、蓄养牲畜栏、马厩等生产区域,以及军事用途的房间,甚至还有教堂、坟墓等承载着信仰文化的建筑。
当我们来到主入口,从狭窄逼仄的隧道拾阶而下,首先会看到前两层的生活区,如仓储间、厨房、 餐厅、卧房、厕所等设施,下到三四层则可以参观 教堂、学校、军械库、避难所、逃生通道等建筑,第八层则是储水的区域。德林库尤目前对外开放的区域仅到地下八层,即便如此,由于道路错综复杂, 游客在这里非常容易迷路,曾有游客被困3小时后才被救出,因此导游通常会反复强调 :“不要随意走入分岔口!”
分支隧道往往会通向不同区域,有的是下行的台阶,通往功能区,有的则是黑暗幽深的坡道,会通往空间更大的公共广场。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发现表明,卡帕多西亚不同的地下城之间可能有隧道相连,目前已勘测到的最长隧道约有9000米。
事实上,这样复杂的布局与地下城的军事防御功能息息相关。古时,卡帕多西亚的居民平时生活在地表之上,每当有外敌入侵,就会迅速撤入地下,关上坚固的巨石大门,拒敌于门外。即使有少数敌人闯入也不要紧,德林库尤在建造时设置了独特的安全系统,地下城每层之间的通道入口,都立有数百斤重的圆形巨石,只要扳动暗处的机关,圆石就会自动将洞口封住,以便将入侵的敌人分而灭之。
与御敌系统一样庞大精妙的,是德林库尤的深井与通风系统。深井为地下城的居民带来丰沛的水源,通风口则提供新鲜空气。整座地下城总共有4个主要的通风井从下层直通地面,地表的新鲜空气由此传输到各个楼层。除了通风井,还有15000余个直径5~10厘米的小型通风口,它们与通风井相连贯通,保障了地下城每个房间空气的正常流通,即使是在几十米深的底层行走,也不会让人有憋闷的感觉。此外,一些可以进入地下城的隐秘入口,也承担了部分通风功能。
实际上,通风系统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在地下城的岩石墙上,设有许多专门用于通话的小孔。紧急情况下,人们对着通话孔或小通风口大声说话,声音就可以传播到地下城的各个角落。如此,城内居民不必穿过冗长的隧道,就能传达信息,这种设计使德林库尤居民的交流变得格外便捷。
当然,再发达的城市也会存在问题。在德林库尤,想要拥有一间私人卫生间显然是一种奢望。在这里,人畜的排泄物一般需要放到固定容器内统一处理,可想而知气味定是十分“惊人”。除此之外,地下城的坟墓十分窄小,即使身家万贯的人,想在这里打造规模庞大的墓穴也是异想天开。
不过,相较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德林库尤的完美程度早已超越了时代,它的存在,无疑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见证。
3追寻历史跫音
神学还是科学?
”
那么,这座庞大的地下城究竟是谁建造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始建于公元前17世纪的赫梯时期,而后在拜占庭时期完工,直到19世纪仍在被使用,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此后人们却将其遗忘。
更为主流的说法认为,无论是精灵烟囱上开凿的民居,还是错综复杂的地下城,大部分都是饱受战乱和宗教迫害的基督教徒的杰作。地下城最初或许是赫梯人开凿的,但后期的建造应该是由基督教徒负责完成。
卡帕多西亚虽地处偏远、战乱频仍,却因险要的地势和易守难攻的地形,成为历代流亡者理想的避难所。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为躲避统治者迫害的基督教徒逃亡至此,开凿了世界上首批地下修道院。此后,随着基督教 内部因苦修理念、圣像崇拜等问题引发争论和冲突,特别是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带来民族宗教危机,一波又一波的基督教徒相继来此定居。据传,这里曾容纳上万名信徒。时至今日,德林库尤地面岩洞中仍保存着有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宗教壁画,而地下教堂的装饰风格更与地面宗教艺术遥相呼应,见证着这段厚重的历史。
然而,近些年来有另一种说法称,在德林库尤最下层,考古学家发现了比赫梯人更早的闪米特人时代的遗物,这表明地下城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时期。
除此之外,德林库尤这一建筑奇迹也催生了各种猜测和传说。一些怀疑论者认为,单凭古代人类的技术水平难以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甚至有人提出,德林库尤可能是某种爬虫类穴居人(蜥蜴人)建造的。更离奇的猜想来自地外生命爱好者,他们联系到赫梯文明的突然消失,以及当地流传的UFO目击事件,推测德林库尤或许是外星人遗留的地下基地。关于地下隧道的传说也富有神秘色彩,据说某些隐秘通道由猛兽或怪物看守,通道深处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虽缺乏实证,但却让德林库尤更显神秘莫测。
脍炙人口的传说虽然有趣,但从一些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地下城的建设难度显然是被高估了。在德林库尤,不同质地的石材有着清晰的功能区分,例如卡帕多西亚地区最常见的石材——凝灰岩,质地松软、易于开凿,具有吸水性强、重量轻、隔热性能好等特点,非常适合用来挖掘居住空间 ;坚硬而致密的圆石,可以巧妙地用作防护大门 ;部分天然形成的火山隧道也能被直接整合进地下城的结构中。因此,只要合理规划,即便是古人使用简单工具,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协作,也完全有能力逐步建造出这样的地下城。
遗憾的是,由于土耳其是地震多发国家,所以在漫长的时间里德林库尤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地下城的第5层和第7层有几处已有坍塌迹象,一些洞口也因风化而逐渐破败。
但不得不说,德林库尤能如此完好地保存到今天,确实也是非同一般的幸运。尽管卡帕多西亚地区被三条活跃断层环绕,但该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率远低于土耳其其他地区。历史记录显示,至今为止,当地最大震级仅为5.2级,而且除了1998年发生在图兹湖的地震外,德林库尤附近几乎没有强烈地震发生。
总之,隐秘而伟大的德林库尤就盘踞在黄土岩石之下,只等人们慢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撰文:李桓
排版:川口那小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