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孙铭徽,西热力江够直爽,陈盈骏的启示,新疆队小有所成
西热力江的直播间向来是CBA的“热搜制造机”,这一次他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广厦队核心孙铭徽:“太能装B了!”这句话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爆了球迷圈。有人觉得西热“恨铁不成钢”,也有人认为他戴上了个人情绪,但不可否认的是,孙铭徽近期的状态起伏确实成了广厦能否逆风翻盘的关键变量。从“扣将”到“组织大脑”:孙铭徽的转型与争议
曾经的孙铭徽是CBA最具观赏性的“暴力流”后卫,快攻暴扣、阵地战突破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在对阵韩国队时单场轰下20+得分。然而,广厦队对他的期待远不止于此。过去几个赛季,他因组织能力不足饱受诟病——场均助攻不足2次,关键时刻失误频发,甚至在总决赛被辽宁队内线轻松抢断。直到2024年夏天,国家队主帅李楠的“魔鬼特训”让他脱胎换骨:亚运会上场均4次助攻、失误骤减,回归联赛后更是打出单场19分11助攻的惊艳表现,助攻数据飙升至场均10.6次,俨然跻身联赛顶级控卫之列。
然而,西热力江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本赛季常规赛第三阶段,孙铭徽因崴脚伤停四周,广厦在关键冲刺期失去核心,季后赛前景蒙上阴影。尽管他表态将“全力康复”,但伤病的反复与心态的波动仍让球迷捏了一把汗。正如西热所言:“广厦能不能状态回转,就看孙铭徽能不能把那股‘装B’的劲儿转化成专注力。”毕竟,从“独狼”到“领袖”的蜕变,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心态的沉淀。
陈盈骏的“大城市引力”与新疆的遗憾
当孙铭徽陷入争议时,北京队的陈盈骏却用实力诠释了何为“低调的巨星”。本赛季常规赛,他多次在末节化身“关键先生”,单场21分17助攻的表现堪比外援,甚至被球迷戏称为“周琦之外的第二个强点”。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广州旧将曾差点穿上新疆队战袍——2021年休赛期,新疆为补强后场短板,试图用“潜力球员+现金”交易陈盈骏,却因广州队的强硬态度和“大城市吸引力”而告吹。
对于这一结局,杨鸣在解说中一针见血:“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的商业资源和曝光度,对球员的吸引力是天然的。”陈盈骏的选择背后,折射出CBA人才流动的隐形规则:经济实力与城市品牌已成争夺球星的重要筹码。新疆队虽坐拥周琦、阿不都沙拉木等顶级内线,但后卫线的短板始终未能补齐,这也成为他们冲击总冠军的最大桎梏。
新疆青训自救:从“买买买”到“自己种树”
交易市场受挫的新疆队,近年来悄然开启了另一条逆袭之路——青训。过去,他们依靠财大气粗的引援策略打造“银河战舰”,但随着周琦离队风波和主力老化,管理层终于意识到“靠买不如靠养”。2021年起,新疆青年队涌现出葛浩然等潜力新星,这些球员在青年联赛中展现出的拼劲与天赋,让球迷看到了希望。例如,葛浩然的控球节奏感和大局观被教练组评价为“具备国家队后卫的潜质”。
新疆队显然从中汲取了灵感:与其高价追逐已成名的球星,不如沉下心培养自己的“未来核心”。这种“长期主义”或许短期内难见成效,但正如新疆主帅阿的江所言:“青训是冠军的根基,我们愿意等。”
结语:CBA的“新旧之争”与未来图景
孙铭徽的争议、陈盈骏的选择、新疆青训的崛起,共同勾勒出CBA生态的复杂图景。球星的心态博弈、城市的资源竞争、青训的厚积薄发,三者交织成联赛发展的核心命题。西热力江的“毒舌”或许刺耳,却点出了一个真理:职业体育的胜负,从来不只是技术层面的较量,更是心态、格局与体系的全面比拼。而对于球迷而言,这种充满火药味与希望的“新旧之争”,恰恰是CBA最具魅力的剧情 但是,就算这样孙铭徽在国内后卫里面还能算得上拔尖的一批,悲哀不中国男篮? 孙不会总是低迷一旦上线北京必输 人家明明是夸他,结果媒体是怎么解读的 总决赛第一场,孙铭徽打得确实不好,媒体说的一无是处,第二场半场高效拿20分呢!球员有波动很正常,不是所有人都能几百场都能得分上双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