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俱乐部为什么对篮协归化政策持消极态度?名记说出4大弊端
日前,中国篮协制定并发布了《中国篮球协会入籍篮球运动员管理办法(试行)》,本管理办法旨在落实国家对篮球运动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规范高水平入籍篮球运动员的引进和日常管理,提升我国篮球竞技水平,推动我国篮球运动高质量发展。但据多名媒体人报道,几乎所有民营俱乐部均对大范围的归化政策,持观望迟疑犹豫态度,实际就是持消极态度,可能只有国企俱乐部会给予积极响应。为什么民营俱乐部对归化政策这么消极?媒体人付政浩透露,他向几家CBA俱乐部老总请教了他(她)们对归化球员政策的认知和态度。普遍的看法是这个试行办法比较空洞,篮协将归化球员的引进、管理、政策探索、具体手续、人力成本等所有压力一股脑抛给俱乐部,但没有提供具体的政策优惠和入籍政策的具体支撑。
据付政浩透露,俱乐部老总们呼吁,CBA既然已经管办分离,将十年运营权授予CBA公司,那么在CBA运营的制度层面,理应按照公司法由20家俱乐部来投票表决,也就是说归化球员的管理办法要由20家俱乐部来投票表决,而不是自己发一纸文件就坐享其成。同时,付政浩也指出了大规模归化球员的四大弊端。
一是篮球和足球归化球员大不相同,足球可以从南美这些国家归化,成本相较而言并不算高,但篮球的天才球员基本都集中在美国,让美国篮球明星放弃美国国籍,这难度和代价可想而知。也就说篮球俱乐部归化美籍球员代价非常高。
二是大规模归化球员,本土球员上场的机会极少。首发两个外援,一个归化,再加上一些球队引入中国台湾球员或者香港混血球员,那中国大陆球员就剩下一个主力名额了。有可能一招不慎沦为激进的休克疗法。
三是俱乐部将经费大头都砸给归化球员和外援,自然无力也无心继续大搞青训,中国篮球青训的根基和积极性很可能会被摧毁。
四是国家队打比赛只能用一名归化球员,大规模归化球员浪费资源。
在付政浩看来,篮协完全可以重点圈定几个归化对象,自己负担一半归化成本,另一半成本则让国企享受为国养士的荣耀。有球迷评论“实际最多归化4到5个就够了,多了也没什么用,也没必要”,付政浩点赞了这一评论,实际就是认同这个观点。
中国篮协看来有一点急于求成了,想一夜之间通过大规模归化球员改变中国篮球的现状,这不切实际。付政浩说中国足协当年坐拥恒大等金元俱乐部尚且明确提出在归化一事上“谨慎推进,严格限制”,不允许大规模引入归化球员,所以中国篮球大规模引入归化球员一事篮协更不可操切从事,务请慎之慎之。诸位,你对中国篮协归化球员的政策有何看法? 篮协能解决俱乐部的顾虑吗? 篮协领导人想法太简单了 不搞大规模规划和青训并行,就是臭棋篓子下棋,以后越来没竞争力,经过竞争才能打CBA,不要管人多少,就算20个俱乐部每家只能贡献1个最强国内球员,这也有20个,加上规划10个,国家队有30个选材,选出12人不好吗?总是想自己的利益,CBA一点国际竞争力都没有,玩个什么,最后水平比台湾p1还差 主要影响太子们搞钱[哭笑] 请问,球员为啥去NBA?就是因为啥都保护国内球员,造成国内球员懒散,到国际赛场一点竞争力都没有!看看中超,为何允许5个外籍球员上场,还允许规划?所谓的名记纯属拿钱办事,谁给钱就给谁名妓[哭笑][哭笑][哭笑] 取消外援归化外援丢人 反对归化 咱们的乒乓球跳水总不见归化 国企、央企归化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这种体育比赛成绩有什么用毫无意义!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