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 发表于 2025-3-29 06:34

马拉松容不下野鸳鸯



江苏和马拉松赛事在风水上似乎没那么合,但多少打出了点专属于自己的名气。
比如苏州马拉松跑友刚在校门口撒尿,无锡马拉松就整出了个野鸳鸯事件。每年全国数百场马拉松比赛,要没这两件事,跑圈外的吃瓜群众,恐怕大多数都闻所未闻。
无锡有多爱马拉松,其实未必。他们目的恐怕根本就不在运动和竞技上,人家盯着的是你的钱袋子。
根据这次无锡出台的相关政策,只要报名马拉松,哪怕只报名了欢乐跑,你就能凭报名记录,在无锡当地购房时给予5万元优惠;而完成马拉松全马、半马项目的选手,凭完赛证明,甚至能拿到8万元购房优惠。    
这3.5万名马拉松参赛选手,实际上是3.5万人次的购房生力军。加上这场赛事中签往中老年群体大幅度倾斜,迅速吸引来了无锡本地42家房企踊跃参与赞助。这些跑者从踏进无锡的一刻起,就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了。
由此而知,无锡的房市惨烈到什么地步。要不是被逼急了,谁会连跑步的路人甲都不放过?
年轻人当然缺少购买力,可他们对中老年男性群体,了解得也不够透彻。这个群体愿意不远万里来打卡马拉松的,往往都是一些有着健身理念的客群。
人到中年,力有不逮,他们已经越过了没事去个KTV,上个夜总会的低级爱好,于是把更多精气神,都放在了如何延年益寿,如何保证自己长生久视上。运动有着健康绿色的外衣,有着荷尔蒙迸发的冲击感,在后疫情时代,很快就成为了他们新的选择。
但一个人孤狼式的运动,似乎更适合年轻人。中年人多少总是寂寞的。这种混着爹味和忧郁的情感,往往无从与家中的另一半阐述,但终归需要一个出口。
在高尔夫球场遭遇打压,扔飞盘也被污名化之后,马拉松成为了他们新的选择。春风沉醉,春色正浓的时节,在漫天花树底下来一场约跑,也算没有辜负三月的江南。
所以,在这样的场景下,突现一对野鸳鸯,似乎也不是什么场域外的乱入。他们本来就应该在这里。
野鸳鸯的剧情峰回路转,从董事长,蔓延到了陕西某消防系统的公职人员身上。两人巨大的年龄差距,加上时而亲昵,时而疏远的动作,似乎总觉得背后有若隐若现的故事,比开门见山更有想象力和朦胧美。
实话说,以目前网上初步消息而言,二人系消防单位的上下级关系。尤其是其中那位齐姓同志,年龄和职务双高,笑容满面,但不掩气势。往那一站,立马就能感受到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临时递上一支话筒,就能滔滔不绝,站在讲台发表长达一小时不间断的讲话。
他们斗争经验不足,所以没意识到,马拉松的开放性,导致往往伴随着直播和长镜头。现场和你并肩奔跑的3万多人,他们是散客,不懂酒桌和饭桌的规矩,也不懂主陪客陪,甚至不晓得不能随便掏出手机,不小心就会曝光领导的私生活。    


当然,拉拉小手,搭搭肩膀可能也只是战友情。公共场所的亲昵举动无法论证出轨实锤,但无论如何,涉及公职人员风清气正的职业道德问题,恐怕也应该被放到台面上。
相比外界舆情滔滔,陕西当地的动作耐人寻味。事发后,当地官方并未有任何表态。同时,陕西消防的微博评论区在遭遇网友诘问后,还关闭了评论区,若无其事继续发布其他内容。
这其实不符合政府部门对于舆情应对的相关法律法规,回应问题,面对公众,是政府部门的应尽责任和义务。
2014年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的意见》中明确,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办)要建立健全舆论监测报告机制,密切关注、及时捕捉外界对党政工作的疑虑、误解甚至歪曲和谣言,加强分析研判和调查处理,及时回应,快速澄清,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而在201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提及,要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开展效果评估。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认真回应关切。
及时向公众回应事实,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关掉微博,不代表吸取了教训,也不代表解决了问题。哪怕正在调查,也应该给个说法。一味靠捂住耳朵,问题依然会存在。
当然,这件事对某些群体将会是前车之鉴。少了这部分群体的狂热和追逐,怕是普通人的马拉松中签率,过一阵还能再提高点。    

mulunbo 发表于 2025-3-29 06:35

观见他眉来眼去眼去眉来总有假,跑个步还要把手手拉。一拍照立马躲开去,手离肩满面是尴尬。原以为无锡秦地距离远,亲亲热热也无人认识咱。谁料想视频传上网,惹众人指指点点闹喧哗。无事的闲人找啊找,前尘往事一件件儿都被扒。图片视频摆出来,羞得人头难抬来脸飞霞。恨不能破帽遮颜遁地走,恨不能寻个地缝儿扎!哎哟哟,我的个你呀,悔不该跟你无锡跑,悔不该让你把手手拉!哎哟哟,我的个你呀,到如今,这满面羞惭怎个洗?这一河洪水怎个塌?

mulunbo 发表于 2025-3-29 06:42

根据《民法典》第1033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拍摄、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围观即记录"的集体无意识。数据显示,国内马拉松赛事中每公里赛道平均被拍摄427次,但仅有23%的拍摄者获得明确授权。    马拉松选手在极限运动状态下,多巴胺分泌量可达日常的5倍,易产生非常规情感表达,这要求公众对赛事中的亲密举动保持更高宽容度。当我们手持镜头记录世界时,每个人都可能同时成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请用眼睛见证激情,让镜头聚焦拼搏,将亲密时刻的温柔留给当事人自行珍藏🤭

镜花水月 发表于 2025-3-29 06:50

这篇文章文笔不错,与热点事件来写,但概念太泛,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呢?

月光如水 发表于 2025-3-29 06:56

相比外界舆情滔滔,陕西当地的动作耐人寻味。事发后,当地官方并未有任何表态。同时,陕西消防的微博评论区在遭遇网友诘问后,还关闭了评论区,若无其事继续发布其他内容。

77898876 发表于 2025-3-29 06:59

根据这次无锡出台的相关政策,只要报名马拉松,哪怕只报名了欢乐跑,你就能凭报名记录,在无锡当地购房时给予5万元优惠;而完成马拉松全马、半马项目的选手,凭完赛证明,甚至能拿到8万元购房优惠。    这3.5万名马拉松参赛选手,实际上是3.5万人次的购房生力军。

酷狗e族 发表于 2025-3-29 07:06

陕西消防出名了

walysj 发表于 2025-3-29 07:13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更何况几万人的大型赛事。不过这老鬼也太下得狠手,堪比诺贝尔.杨。

wifai 发表于 2025-3-29 07:23

你应该写红楼梦下部[哭笑][哭笑]!

dsfgdsg 发表于 2025-3-29 07:27

好事者[哈哈][哈哈][哈哈]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马拉松容不下野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