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篮卓见 | 越打越烂,新疆男篮当务之急的3个底层逻辑
以前可以拿下巴对着的球队,新疆现在搞不定了。哪怕,被公认最强的两位小外终于被摆了出来。
上赛季三杀山东、三杀青岛、两杀浙江,哪怕中间其实也分别输给青岛和浙江一回,但明显能感觉到新疆带给对手强大的压迫感,被动的往往是对手,当时之联盟,只有两支球队——辽篮和其他球队,新疆面对其他球队,偶尔输的几场比赛,那叫大意失荆州,或者是一些球迷口中的“主场如客场、客场火葬场”。
这个赛季,随着时间冲淡和不断补充了更多陌生的外援,上赛季摸索出的赢球秘诀逐步被遗忘,或者丢弃,赛季伊始还留有九成,到现在,应该丢完了吧?如战绩所示:
第一阶段8胜2负,80%的胜率(第4);
第二阶段12胜5负,70.6%的胜率(第7);
第三阶段至今10胜6负,62.5%的胜率(第10)。
现在输,总感觉是实力使然,见谁怕谁。
上赛季的确不能是赢球唯一的标准答案,刘炜可以有自己的答题思路,但是,篮球场上所有答案都得遵循同样的球场公式或者底层逻辑,比如,简单如大吃小、小突大、夹击分球、局部多打少、以速度换空间、以力量换高度等等,复杂如没空间的中锋只有掩护和空切两种状态才能最大化扬长避短、以个人优势打法和进攻威胁策动队友进攻等等。
只是不同的组合方式或者不同的底层逻辑罢了,当然,也可以不看过程,多绕了一些路也是难免的,结果正确即可,可目前第8的战绩跟正确答案相去甚远,如果不幸落在4强开外,以目前的状态,季后赛首轮都有可能遭遇不测。5到12名,任何一支,哪一个是弱队?自己弱的时候,看谁都强。
目前的新疆,若想在季后赛抓住那一丝丝可能的逆袭良机,要做的首先就是否定自我,否定不是退缩、怀疑,而是更清晰地认知自我、更紧迫地找到问题,反思,总比沿着错误的方向迷之自信要好,其次老老实实拿出适合自己的那些底层逻辑,让球队走上正确的道路上来。
灰心,不可避免,但放弃,任何时候都不应该。
哪些底层逻辑?
韦瑟斯庞砍了35分,TS%高达79.3%,他能在全队进攻乏力时续上火力,青岛也就能保持进攻效率。皮特森和爱德华兹加起来24分,TS%没眼看,伊福和扎提不具备持续得分能力,更不具备组织能力,扮演奇兵可以,把奇兵当饭吃不行,新疆后场基本上被青岛彻底掐死,末节只拿了8分。
所以,第一个要找到的公认的底层逻辑就是小外的杀伤力。
没有这一点,就不用谈赢球了。那么,小外杀伤最合适的方式和如何最大化小外杀伤,这两个问题就不得不考虑了。
先说前者,小外杀伤并不纯粹是大包大揽,除了得分,传球的杀伤也不可忽视。
皮特森得分能力强吗?以前可以这么说,在同曦跟林葳和王岚嵚卷起青春风暴,在吉林场均爆砍27.2分(当赛季联盟第三高),但是现在不行了,他可能小瞧CBA了,皮特森的打法一直没变,当大家都熟悉了他的风格后,剩下要做的只有预判皮特森的预判了,之所以简单,在于皮特森的预判是篮筐,不是对手。
而且,对于一个持球投手来说,皮特森还有身高这个硬伤,事实证明,在球场狭小(对比NBA)+没有防守3秒+多数中锋没空间+喜欢联防紧逼+注重防守大过进攻的CBA,能打到TOP1级的1米9以下的强队小外几乎没有,沃特斯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是,不代表小个子全然无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二极管思维,皮特森的优势是身体强壮,利于持球突破,新疆可利用充分他的突破而不纯粹是投射,来达到撕扯对方防线,打出团队配合的目的,毕竟,新疆的本土球员并不弱,里里外外能终结的人也不少。
皮特森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打得很冷静,跟李炎哲之间的挡拆配合玩得很好,第10轮与广厦一役常规时间最后一攻,皮特森上线佯攻,妙传幽灵掩护的李炎哲后绝平,加时一鼓作气击败广厦。那段时间也是新疆的甜蜜期,结果皮特森后来还是回归了本性,所以,对于球员在球场正确的打球方式,不是所有球员都能靠自己去悟。
认识到这点之后,紧接着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扩大皮特森的突破威胁给队友创造机会?
还记得赵睿拿27分那场球吧,怎么拿的?挡拆后单挑余嘉豪!几乎个个如此,但是新疆还是输了。需要明白的道理是,后卫真正的价值,绝非个人得分,而是让全队得分,也就是打出团队配合,拔高进攻上限。
因为只有配合,球场上1+1才能大于2,五人篮球终究不是路人王。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道理适用于常规时间,如果是一两个回合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则不需要考虑回合与回合之间的联系,只需要考虑此时此刻,这个球能不能进。
在给队友创造机会上,没有比琼斯带来的印象更深刻了。
上赛季新疆空间差到了极点,就这样,老琼斯在场均只有25分钟的时间里,还送出了7.8次助攻,琼斯没篮、中锋没篮,侧翼没篮,李馕希总能吃到饼。他的办法是,既然上线无法直接挡拆下顺,那就在下线完成连线,以突破攻框的威胁,牵制对方5号位,助攻切入的李馕希:要么琼斯中路蛇形突破,李馕希边路切入,要么琼斯边路突破,李馕希中路切入。
李馕希吃饼并不是进攻的全部,对手可能会在中路垫防,那么,弱侧就有了空档,齐麟投3分,或者阿不都空切。继而,大家都知道琼斯的视野,所以,有时候中锋不敢贸然提上,如此琼斯的中投便有了。
黑根斯颇有琼斯这一招下线15连线,但缺乏足够的得分能力,难成大气候,皮特森和爱德华兹很少跟中锋的配合。真正意义上的高级配合,不是在合适的时机送出传球,而是在传球之前,能通过正确的跑位,给队友创造合适的进攻环境。皮特森和爱德华兹只是把中锋当做一堵能掩护的墙,然后直接出手,这种效果只会是,小外个个高难度和中锋成了小透明。
如果继续让小外一头扎进禁区的泥潭,先不说李炎哲是大杀器还是小透明,引进大外哈雷尔这事儿早晚成了浙江嘴里的笑话,因为哈雷尔没有投篮包,也没有低位进攻技术,让猛兽冲起来,就是哈雷尔的使用说明书,也是哈雷尔在进攻端的全部价值。
皮特森和爱德华兹有极强的外线牵制,他们会比黑根斯和琼斯有更强的挡拆能力,无论是上线连线还是下线连线,都可以尝试,但是,还是那句话,他们最终一个都没有选。
爱德华兹的球风是适合CBA的,但是,巴里·布朗第一个赛季在首钢场均只有17.4分,韦瑟斯庞第一个赛季在天津场均16.5分,他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找到在CBA的生存方式。
如何最大化小外杀伤?
第一、不考虑本土成长,以赢球为唯一目的的话,把球权交给小外,减少伊力福拉提和西尔扎提的控球;
第二、中锋掩护要扎实。不知道是不是被非法掩护吹怕了,一边是李炎哲越来越差的掩护,另一边是青岛后卫越来越凶的挤掩护,皮特森和爱德华兹最终成了无头苍蝇。
第三、不持球时,小外不应该在侧翼站桩,要么借掩护卷切,要么靠自己反跑切入,站桩意味着自废手脚。
第二个要找到的底层逻辑是增加快攻。
上个赛季,新疆快攻比重是17.2%,排第3位,场均发动18.7次,本赛季为17.3%,但是排到了第9,场均发动19.0次,这组数据表面上看,快攻与上赛季基本持平,实则少了不少,第一、多和少,相对意义大于绝对意义,第二、各队提速的原因是多了3节次外援,新疆本该有更多快攻,持平并非合格。或者可以说,在联盟因外援新政后整体增加快攻的浪潮下,曾经新疆这支快攻先锋掉队了……
快攻的多少,跟后场篮板率和抢断率有间接的关系,新疆在这两项数据中都排名联盟前列,再加上,阿不都、齐麟、赵睿、三小外和两大外都有较强的快攻终结能力,以及,本身不太高效的阵地进攻,新疆的快攻理应成为联盟顶级,一场比赛,多两三个快攻,能至少多拿3-5分(快攻得分率在1.2左右),3-5分,在强队排名里能决定一个档次了。
怎么增加快攻?快攻的意识永远是最重要的,有了快攻的意识,就会比对手多零点几秒的启动,球员快攻的意识从何而来?绝非靠球员自己悟!
第三个底层逻辑是凶狠。
这个底层逻辑,是目前新疆最为欠缺也最难找到的,凶狠往往意味着更强的对抗和更快的脚步,跟青岛同场比赛,让新疆很是尴尬,一边是用快速的移动和持续的对抗换来了密不透风的防守,一边是腿若灌铅,追着对手屁股一路护航,一边是饿虎扑食抢篮板,另一边皮球砸脸丢良机。
要说输给青岛,强度不对等是最关键的。
同样的,凶狠也永远悟不出来。
一则广告:
前段时间,新疆一位球迷自制了一款以新疆飞虎为主题的手机壳(苹果全系列),上面有我曾经文章里写过的一些词儿,也有一些球员的名言,或者一些资深球迷的经典语录等等,我感觉还不错,挺有纪念意义,我觉得应该支持下这种行为,所以主动提请帮他宣传下,他自然高兴得答应了,为了方便购买,他成立了一个群,大家有意愿的可以扫码进群了解,不贵,一盒烟钱,希望大家能支持下。。
其他人需要我打个广告的,都欢迎都欢迎,对球迷免费广告位,就想做点好事,哈哈。
确实,输给青岛是最该拿下的一场比赛。 新疆[哭笑]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刘炜的执教能力太差了,把一群能力很好的队员带成了一盘散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