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察:为什么点球是刘诚宇?为什么全场只换2人?
当王钰栋踩着风火轮沿左路冲到禁区时,我就坐在他正前方的挡板外,从获得点球到队友上来庆祝,王钰栋自始至终没有往12码的方向走,以一个现场观赛者的视角,由刘诚宇主罚点球,是队内事先安排好的。点球之殇
赛后,刘诚宇由于踢丢了这粒点球,有球迷质疑,既然王钰栋之前点球打进,而且角度也不错,脚法也过关,为什么不继续让他踢?
第一个疑问:为什么是刘诚宇?
长期关注这支球队的球迷,在球队此前备战期间,应该能看到这样一组新闻——这次U20亚洲杯集训期间,中国队踢了六七场公开、非公开的热身赛,不论输赢,几乎每场比赛最后都会安排互罚点球的环节。
而这个点球的锻炼,从过程到结果,看起来都并不理想。
点球原本考验的就是心态,队友不进很容易引发连锁影响,中国队最糟糕的一次,命中率差点跌破50%,这当然是个例,但也说明了这支球队的点球命中率非常不稳定。相对来说,王钰栋和刘诚宇已经算是队里相对命中率较好的两个了。
王钰栋在热身期间点球也并非百发百中,而刘诚宇作为中锋,从射术到脚法也并不差,从这个角度来说,球队赛前安排刘诚宇主罚点球,并不算有什么大问题。点球本就是跟对方门将博弈的游戏,有进就有可能不进。
心态之“重”
刘诚宇这场比赛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罚丢点球,再直白点说,罚丢点球只是他这场比赛的一个缩影。
由于上一轮停赛,刘诚宇和有牌的依木兰、杨希是轮休了100%的人,前场其他的主力里,蒯纪闻上轮跑满了90分钟,王钰栋和毛伟杰也替补上场跑了一会儿。
对比之下,完全轮休的刘诚宇这场比赛应该是状态满血、体能满电才对,不说明显比其他人更好,但歇足了的人,怎么着也不应该比其他人更差才是。但从刘诚宇上半场的表现看,他的蹬地发力和反应的灵敏度都显示,他的身体有点沉。
下半场罚丢点球之后,刘诚宇的心态更是出现了明显波动,如果说随后那脚禁区打呲还有技术原因可以解释,那他后面一个几乎是用手拍球射门的动作,已经超出了一个职业球员正常的临场反应了。
至少单就这场比赛而言,刘诚宇的心态并没有完全调整好。
不止刘诚宇,就这次比赛之前,中国队全队都是一个心气极高的状态。大赛前有信心固然是好事,但过于爆棚的心态,如果调整不好,很容易会化成“轻敌”的导火索。近在咫尺的世青赛诱惑,如果无法平抚好,同样会化成“想赢怕输”的沉重负担。
于刘诚宇来说,赛前信心爆棚,上场之后急于建功,罚丢点球后压力巨大,越急越不进,越不进越急,进而恶性循环。
换人之迷
在刘诚宇罚丢点球后,状态明显已经不对劲时,久尔杰维奇并没有选择换人,一个刚刚踢丢点球的人被换下,固然对他的心态是个双重打击,教练想保护队员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刘诚宇留在场上,中国队最终输掉了比赛,然后俩人一起登上热搜,这样的打击就小了吗?
这场淘汰赛,全场久尔杰维奇只用了两个换人名额,此举可以理解为为加时赛甚至点球留后手,也可以理解为对替补队员没有那么的信任。考虑到中国队热身赛时的点球命中率,久尔杰维奇的想法和做法,更容易让人意难平。
赛后,全体队员走过混采区,无人停留。一位记者拉住相熟的队员让他说点什么,那名队员回应:姐,我也没出场,我说啥啊?
从终场哨响的那一刻,刘诚宇就一直在哭,一直到史松宸带着大家向球迷看台谢场的时候,刘诚宇还在哭,尽管身边一直有队友在安慰他,也无济于事。
今晚这个青春的成长代价,不止够刘诚宇“痛饮”生活的满杯,都能“满桶”了。
比赛结束后,深圳憋了一下午的乌云,终于化作了雨水,一滴一滴洒落在草皮上。
中国足球,注定伴雨跋涉……
页:
[1]